(一)ㄗㄢˇ
1. 銜、含。《說文解字.口部》:「噆,嗛也。」《淮南子.覽冥》:「榛薄,食薦梅,噆味含甘。」
2. 叮、咬。《莊子.天運》:「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唐.元稹〈蟻子〉詩三首之二:「攻穿漏江海,噆食困蛟鯨。」
(二)ㄘㄢˇ,ㄗㄢˇ之又音。
(三)ㄗㄚ
作「」形時,為「咂」之異體。
〔關鍵文獻〕
《集韻.入聲.合韻》。
《龍龕手鑑.口部》。
《中華字海.口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為「噆」之異體,《說文.口部》:「噆,嗛也,從口朁聲。」字見《龍龕手鑑.口部》:「俗,正」,從乃朁之訛,《龍龕手鑑》視字為俗字,可從。
《新編諸子集成三.莊子.天運》。
《漢語大字典.口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