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叫」。高聲大呼。段注本《說文解字.部》:「嘂,高聲也。一曰大呼也。」《周禮.秋官.銜枚氏》:「禁嘂呼歎嗚於國中者。」
2.樂器名。大塤。《爾雅.釋樂》:「大塤謂之嘂。」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口部》。
《集韻.去聲.嘯韻》。
《中華字海.口部》。
「」為「嘂」之異體。「嘂」字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曰:「高聲也。一曰大嘑也。從丩聲。」「」字僅見《集韻.去聲.嘯韻》,曰「《說文》:『高聲也。』」按:篆文「」,《五經文字.口部》楷定作「嘂」,「丩」居其中,四口分列左右兩旁,而「」則將「丩」,略改其形,使左旁之「」居於二口之中,乃改迻部件位置而音義無別,則「」為「嘂」之異體信然,故可收。
《字彙補.口部》。
「」為「嘂」之異體。「嘂」字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部》曰:「高聲也。一曰大嘑也。從丩聲。」「」字僅見《字彙補.口部》,曰:「大呼高聲也。」按:篆文「」,《五經文字.口部》楷定作「嘂」,其中本從「丩」減省筆畫改作「十」,是為減省字形而音義無別,則「」為「嘂」之異體信然,故可收。
《玉篇.口部.字》。
漢字結構之部件或可易位成異體,他如「峰」之作「峯」、「秋」之作「秌」等。
「」為「嘂」之異體。「嘂」字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部》曰:「高聲也。一曰大嘑也。從丩聲。」「」字見《玉篇.口部》,曰:「高聲大呼也。」按:篆文「」,《五經文字.口部》楷定作「嘂」,「丩」居其中,四口分列左右兩旁,而「」則將「丩」略縮其形,使四口分列於上下左右四方,乃改迻部件位置而音義無別,則「」為「嘂」之異體信然,故可收。
《重訂直音篇.卷一.部》。
「」為「嘂」之異體。「嘂」字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曰:「高聲也。一曰大嘑也。從丩聲。」「」字見《重訂直音篇.卷一.部》,曰:「高聲大呼。」按:篆文「」字見《五經文字.口部》楷定作「嘂」,其中本從「丩」,而「」則將「丩」減省筆畫改作「」,是為減省字形而音義無別,則「」為「嘂」之異體信然,故可收。
「」為「嘂」之異體。「嘂」字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曰:「高聲也。一曰大嘑也。從丩聲。」「」字見《重訂直音篇.卷一.部》,曰:「高聲大呼。」按:篆文「」,《五經文字.口部》楷定作「嘂」,其中本從「丩」,而「」則將「丩」改作「文」,是為改易部件而音義無別,則「」為「嘂」之異體信然,故可收。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