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聲使犬。《說文解字.口部》:「嗾,使犬聲。」《左傳.宣公二年》:「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唐.李賀〈公無出門〉詩:「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蘭客。」
2. 教唆,指使別人做壞事。《北史.卷二六.列傳.宋隱》:「爾如狗耳!為人所嗾。」《聊齋志異.卷三.商三官》:「以醉謔忤邑豪,豪嗾家奴亂捶之,舁歸而斃。」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厚韻》。
《經典文字辨證書.口部》。
《重訂直音篇.卷一.口部》。
「七侯切」、「先侯切」乃一音之轉。「矢」碑變多見作「天」者。
「」見《四聲篇海.口部》:「七侯切。」「七侯切」、「先侯切」乃一音之轉。又考其右偏旁「族」字,於碑刻中省作「」、「」、「」、「」、「」(見《碑別字新編》),知「矢」碑變多見作「天」者。故「嗾」之作「」亦為有迹可尋,則「」可收為「嗾」之異體。
《四聲篇海.口部》。
《中國書法大字典.口部》。
《龍龕手鑑.口部》。
《中華字海.口部》。
《集韻.去聲.候韻》。
《集韻.平聲.侯韻》。
《類篇.口部》。
「」為「嗾」之異體。嗾,《說文解字.口部》:「,使犬聲。從口,族聲。《春秋傳》曰:公族夫獒。」《集韻.平聲.侯韻》:「嗾,使犬聲。或從速、從造。」《類篇.口部》:「,先侯切。使犬聲。嗾,或從速,從造。」《正字通.口部》:「,俗嗾字。」按聲符速、族旁紐雙聲,又同韻部,蓋聲符替代也。故「」可為「嗾」之異體。
《正字通.口部》。
《中文大辭典.口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