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咆也。从口,(皋)聲。,譚長說:「从犬。」(乎刀切)段注本:,咆也。从口,皋聲。,譚長說:「嗥从犬。」(乎刀切)
1. 吼叫。如:「狼嗥」。《說文解字.口部》:「嗥,咆也。从口,(皋)聲。」《左傳.襄公十四年》:「賜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宋.周邦彥〈汴都賦〉:「皇綱解紐,嗥豺當路。」
2. 大聲號哭、哭叫。如:「嗥叫」。《莊子.庚桑楚》:「兒子終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口部》。
《漢語大字典.口部》。
函海本《龍龕手鑑.口部》。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嗥字》引〈魏元寶月墓誌〉。
《中華字海.口部》。
《廣韻.平聲.豪韻》。
《中文大辭典.口部》。
《玉篇.口部.字》。
「」為「嗥」之異體,音ㄏㄠˊ。考從「皋」旁造字之字,其字形多有變體作「臯」、作「皐」者,茲略舉各書字形如下:
一.:見《玉篇》、《四聲篇海》、《正字通》、《康熙字典》、《增廣字學舉隅》等。
二.:見《廣韻》、《集韻》、《類篇》等。
按:「嗥」字小篆作「」,楷化例當作「嗥」,作「」者,楷化之變體也。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嗥字》引〈晉張朗碑陰〉。
《佛教難字字典.口部》。
「皋」可作「睪」,「幸」隸變作「羍」,「」當即為「」之形訛。
「」見於《四聲篇海.口部》:「戶高切。」僅言其音,未明其義。然其右偏旁「皋」可作「睪」,如《金石文字辨異》「翱」作「」。又「幸」字篆文從從夭作,隸變作「」,或作「羍」(見《漢隸字源》)。
《四聲篇海》所錄「」字,其右偏旁之「」當即為「」之形訛。「羊」之「」兩筆略突使「大」訛為「」,「」又訛為「手」。據此以推,故「」當收為「嗥」之異體。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嗥字》引〈魏奚真墓誌〉。
《字彙補.水部》。
《漢語大字典.水部》。
《龍龕手鑑.犬部》。
《說文.口部》。
「」為「嗥」之異體,音ㄏㄠˊ。《說文解字.口部》云:「,咆也。從口皋聲。乎刀切。,譚長說嗥從犬。」
《說文》段注引《左傳》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則「嗥」義為「咆」,字從口造字,而「」則從犬造字,蓋指狼犬所嗥,從口從犬,一指發聲之器官,一指發聲之動物,於例得兼通,是「」字當為「從犬皋聲」之形聲字。
《正字通.犬部》云:「,本字。」《中文大辭典.犬部》云:「,與同。」又云:「嗥,之本字。」
《新加九經字樣.犬部》。
《中文大辭典.犬部》。
《說文》「嗥」的重文從犬作「」,而從「皋」為偏旁所造之字,字形多變作「臯」。
《玉篇.犬部.字》。
「」為「嗥」之異體,音ㄏㄠˊ。考《說文》「嗥」的重文從犬作「」,而從「皋」為偏旁所造之字,字形多變作「臯」,(參見「」字考證)字書所見書作「」者,有《龍龕手鑑》、《玉篇》、《四聲篇海》、《正字通》等書。
「」之作「」,一如「嗥」之作「」,亦如「翱」之作「」也。
《集韻.平聲.豪韻》。
《中華字海.豸部》。
《四聲篇海.豸部》。
《正字通.豸部》。
《中文大辭典.豸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