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吉祥、美好。如:「善人」、「善事」、「善行」。《說文解字.羊部》:「善,吉也。」《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宋史.王洙傳附王欽臣.王欽臣》:「藏書數萬卷,手自讐正,世稱善本。」 2. 有德行之人、美好良善之事。如:「日行一善」、「隱惡揚善」。《禮記.中庸》:「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喜孜孜推賢舉善,永綿綿龍虎風雲。」 3. 喜好、喜愛。《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東周戰國.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4. 親和、交好。《左傳.隱公六年》:「親仁善鄰,國之寶也。」《戰國策.秦策二》:「齊楚之交善,(秦)惠王患之。」《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與蔡邕素善。」 5. 使之變好、改良。《禮記.樂記》:「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 6. 修治、整繕、處理好。《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宋.王安石〈送蘇屯田廣西轉運〉詩:「置將從來欲善師,百城蹉跌起毫釐。」《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 正確、妥當。如:善始善終、善自保重。《孟子.盡心上》:「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漢書.史丹傳》:「善輔道太子,毋違我意!」 8. 熟悉、通曉。如:「面善」。《禮記.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 9. 擅長、精熟。如:「能歌善舞」、「英勇善戰」。《禮記.學記》:「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孫子.軍爭》:「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宋史.沈括傳》:「括博學善文。」《老子》第二十七章:「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10. 表讚美、稱許。《韓非子.說林上》:「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西漢.枚乘〈七發〉:「太子曰:『善!願復聞之!』」 11.愛惜。《荀子.彊國》:「故善日者王,善時者霸。」 12. 容易、好、多。如:「善變」、「善疑」、「多愁善感」。《詩·鄘風·載馳》:「女子善懷,亦各有行。」《元史.卷一一九.列傳.博爾忽》:「其間土沃人稠,畬丁、溪子,善驚好鬥。」 13. 姓。如宋代有善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