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幼兒所發出之聲。《說文解字.口部》:「啾,小兒聲也。」宋.朱熹〈齋居感興〉詩:「彼哉夸毗子,呫囁徒啾喧。」
2. 形容蟲、鳥、馬或鈴鐸等細碎嘈雜之聲。如:「啁啾」。東周戰國.屈原〈離騷〉:「揚雲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宋.歐陽修〈班班林間鳩寄內〉詩:「一身但得貶,群口息啾唧。」
〔關鍵文獻〕
《正字通.口部》。
「」為「啾」之異體。《說文解字.口部》:「,小兒聲也。從口,秋聲。即由切。」《四聲篇海.口部:「啾、,子脩切。」《正字通.口部》:「啾,即幽切。亦作。」《字彙補.口部》:「,《說文》啾本字。」按《說文》篆形「禾」在右旁,故今定為「啾」之異體。
《集韻.平聲.爻韻》。
《中華字海.口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