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612A00612A00612
字號A00612正字 - 08 - 11 
說文釋形大徐本:,諾也。从口,隹聲。(以朱切)
段注本:,諾也。从口,隹聲。(以水切)
注音(一) ㄨㄟˇ (二) ㄨㄟˊ
漢語拼音(一) wěi (二) wéi
釋義

(一)   ㄨㄟˇ

應答尊長辭,表示恭敬之意。《說文解字.口部》:「唯,諾也。」《禮記.曲禮上》:「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漢.鄭玄.注:「應辭,唯恭於諾。」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意者寡人殆不明乎,非有先生伏而唯唯。」

()ㄨㄟˊ

1.  當副詞:

(1)   獨、只有。通「惟」、「維」。《易經.同人》:「《彖》曰: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東周戰國.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2)   因為。《左傳.僖公二年》:「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禮記.檀弓下》:「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3)   聽任、聽隨。《左傳.僖公十五年》:「唯所納之,無不如志。」《莊子.說劍》:「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

(4)   希望、祈使。《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陛下未有繼嗣,子無貴賤,唯留意!」

2.  助詞。無意義之發語詞。通「惟」、「維」。《論語.述而》:「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漢書.卷四○.張陳王周傳.張良》:「今乃立六國後,唯無復立者。」

3.  連詞。雖然、即使。通「惟」。《荀子.性惡》:「今以仁義法正為固無可知可能之理邪?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史記.卷一二○.汲鄭列傳.汲黯》:「弘、湯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說也。」 

A00612
A00612-002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五經文字.口部》。

《字鑑.上聲.旨韻》。

《佛教難字字典.口部》。


A00612
A00612-001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脂韻.字》引〈圉令趙君碑〉。

《漢隸字源.平聲.脂韻.唯字》引〈老子銘〉。


注音 (1)ㄨㄟˊ (2)ㄨㄟˇ
漢語拼音 (1)wéi (2)wěi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唯」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口部》:「,諾也。從口隹聲。」唯之作,乃隸書筆勢之變易。《隸辨.平聲.脂韻》引〈圉令君碑〉:「聖同。」字正作「」。因為篆文隹字作,隸變亦成連筆作「」,而唯遂寫作「」矣。故定為唯之異體。《漢隸字源.平聲.脂韻》亦作「」可證。

A00612
A00612-003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唯字》引〈齊同氏造象〉。

《中華字海.口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六脂.頁38.右
平聲.六脂.頁38.右
隸辨
卷一.平聲.六脂.頁51.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口部.頁74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六脂.視隹切.頁41
平聲.六脂.夷隹切.頁46
上聲.五旨.愈水切.頁319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三.上聲.五旨.頁47.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規上上聲.頁72.右
卷一.規下平聲.頁77.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1: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