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因傷心或激動而流淚,甚至發出悲聲。如:「嚎啕大哭」、「痛哭失聲」。論語.先進:「顏淵死,子哭之慟。」唐.杜甫.佳人詩:「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❷弔唁。淮南子.說林:「桀辜諫者,湯使人哭之。」高誘.注:「哭,猶弔也。」 ❸傷心的向人訴說。如:「你的存款比我多,別老在我面前哭窮。」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口部》。
《中華字海.大部》。
「」為「哭」之異體。哭,《說文.哭部》云:「哀聲也,從吅從獄省聲。」,見《中華字海.大部》引〈李陵變文〉「大號咷泪萬行。」按:由哭形而稍變,則為哭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當收。
《敦煌俗字譜.口部.哭字》引〈中30.266.上9〉。
《干祿字書.入聲》。
「」為「哭」之異體。哭,《說文.哭部》云:「哀聲也,從吅從獄省聲。」,見《敦煌俗字譜.口部》,《干祿字書.入聲》云:「、,上俗下正。」按:哭形稍變為,見《中華字海.大部》引〈李陵變文〉;再變而為,則為哭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當收。
《碑別字新編.十畫.哭字》引〈隋曹海凝墓誌〉。
「」為「哭」之異體。哭,《說文.哭部》云:「哀聲也,從吅從獄省聲。」,見《碑別字新編.十畫》引〈隋曹海凝墓誌〉。按:依《異體字例》,凡犬形多變作大,如獎之作,故為哭之異體可知,又形稍變為,則亦當為哭之異體,《異體字字典》當收。
《漢隸字源.入聲.屋韻.哭字》引〈金鄉長侯成碑〉。
《字彙補.口部》。
《偏類碑別字.口部.哭字》引〈隋倉部侍郎辛衡卿墓誌〉。
《五經文字.口部》。
《碑別字新編.十畫.哭字》引〈隋豆盧寔墓誌〉。
《偏類碑別字.口部.哭字》引〈魏冀州刺史元昭墓誌〉。
《重訂直音篇.卷一.品部》。
《玉篇.吅部.哭字》。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古今雜劇〉。
《碑別字新編.十畫.哭字》引〈唐張琮碑〉。
「」為「哭」之異體。哭,《說文.哭部》云:「哀聲也,從吅從獄省聲。」,見《碑別字新編.十畫》引〈唐張琮碑〉。按:依《異體字例》,凡口形多變作厶,如單之作;犬形多變作大,如之作,則為哭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當收。
《漢簡文字類編.口部》。
《偏類碑別字.口部.哭字》引〈隋嚴元貴墓誌〉。
《偏類碑別字.口部.哭字》引〈唐顏惟貞家廟碑〉。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古今雜劇〉等。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