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573A00573A00573A00573A00573A00573A00573A00573A00573A00573
字號A00573正字 - 06 - 09 
說文釋形,嗌也。从口,因聲。(烏前切)
注音(一)ㄧㄢ (二)ㄧㄢˋ (三)ㄧㄝˋ
漢語拼音(一)yān (二)yàn (三)yè
釋義

()

1. 鼻咽、口咽與喉咽交會處,通稱咽喉。說文解字.口部:「咽,也。」玉篇.口部:「咽,咽喉也。」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蕩寇志》第五回:「右手抽出腰刀,去喉上一抹,早已了賬。」

2. 比喻地勢險要之處。戰國策.秦策:「韓天下之喉,魏天下之胸腹,王資臣萬金而遊。」三國志.卷四一.蜀書霍王向楊費傳.楊洪:「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

3. 控制。《全唐文.卷六六.劉禹錫.管城新驛記》:「臣治所直天下大肘武牢而咽東夏

(二)ˋ

1. 吞嚥。同「」。廣韻.去聲.:「,吞也。咽,上同。」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天雨雪,武臥雪與旃毛並之,數日不死。」兒女英雄傳第八回:「被張金鳳罵得眼淚往肚子裡咽,被那王八奶奶兒嘔得肝火往頂門上噴。」

2. 突然停止不言。《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店小二順口道:『吃飯記錯了好不──』,說到此處住了,他意思是要說『好不會帳呢。』」紅樓夢第八三回:「說到這裡猛然咽住。」

=>」之異體。

(三)ˋ

1. 聲音悲淒哽結廣韻.入聲.屑韻:「咽,哽咽。」漢.蔡琰胡笳十八拍〉詩:「夜聞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沓漫。」舊唐書.卷一二○.列傳.郭子儀:「宗在鳳翔聞捷,群臣稱賀,帝以宗廟被不自勝,臣僚無不感。」唐.李白憶秦娥.簫聲咽〉詞:「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2. 阻塞、填塞。洛陽伽藍記.卷三.景明寺:「車騎填咽繁衍相傾。」唐.李端宿深上人院聽遠泉詩:「斷續來方盡,潺湲咽又通。」唐.孟郊〈贈轉運陸中丞〉詩:「帆影河口,車聲關中。」

A00573
A00573-010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口部.咽字》引〈中32.275.上-3〉。

《中華字海.口部》。


A00573
A00573-001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引〈東記〉。


注音 (1)ㄧㄝˋ (2)ㄧㄢ (3)ㄧㄢˋ
漢語拼音 (1)yè (2)yān (3)yàn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咽」之異體。音ˋˋ

《說文解字.口部》:「,嗌也,從口因聲。」

《宋元以來俗字譜.口部》「咽」字引〈東記〉作「」。《中文大辭典.口部》、《漢語大字典.口部》皆引此資料;《佛教難字字典.口部》「咽」下,《細字法華經》作「」;另《敦煌俗字譜.口部》「咽」俗字多作「」。

按:「因」旁之字,俗字多作「」,「咽」之作「」,一如「胭」之作「」,「恩」之作「」。

A00573
A00573-008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九畫.咽字》引〈魏高廣墓誌〉。

《中華字海.口部》。


A00573
A00573-007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九畫.咽字》引〈魏兗州刺史元弼墓誌〉。

《中華字海.口部》。


A00573
A00573-009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九畫.咽字》引〈隋張喬墓誌〉。

《中華字海.口部》。


A00573
A00573-005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口部.咽字》。


#「C01280」另兼正字。

注音 ㄧㄢ #ㄧㄣ
漢語拼音 yān #yīn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咽」之異體。音ˋˋ

《玉篇.口部.咽字》:「咽,於肩切,咽喉也。,同上。」《異體字手冊.九畫》:「咽,或體作。」

按:「」從口垔聲,「咽」從口因聲,垔聲因聲同音古同部。「咽」與「」為聲符異構之形聲字。

#「C01280」另兼正字。

A00573
A00573-002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口部》。


注音 (1)ㄧㄝˋ (2)ㄧㄢ (3)ㄧㄢˋ
漢語拼音 (1)yè (2)yān (3)yàn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咽」之異體。音ˋˋ

《龍龕手鑑.口部》:「咽正,古。」《漢語大字典.口部》:「,同咽。」《四聲篇海.口部》:「,烏見切,吞也。」音義與「咽」合。

按:「」為「咽」之古文,其字構雖待考,仍可收為異體。

A00573
A00573-003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口部》。


注音 (1)ㄧㄝˋ (2)ㄧㄢ (3)ㄧㄢˋ
漢語拼音 (1)yè (2)yān (3)yàn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咽」之異體。音ˋˋ

《龍龕手鑑.口部》:「咽正,俗。」《正字通.口部》:「,俗咽字。」《四聲篇海.口部》:「,烏見切,吞也。」音義與「咽」同。

按:「」為「咽」之俗字,蓋由「」誤重「土」而成,「」亦「咽」之異體。

A00573
A00573-014
部首筆畫  - 18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口部》。

《中華字海.口部》。


A00573
A00573-004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尸部》。


注音 (1)ㄧㄝˋ (2)ㄧㄢ (3)ㄧㄢˋ
漢語拼音 (1)yè (2)yān (3)yàn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咽」之異體。音ˋˋ

《字彙.尸部》:「,同咽。」《正字通.尸部》同。《康熙字典.尸部》、《中文大辭典.尸部》、《漢語大字典.尸部》同引《正字通》云:「同咽。」《四聲篇海.尸部》:「,同。」按:「」亦為「咽」異體字之一。「」為從尸垔聲之形聲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入聲.頁15.右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一先.因蓮切.頁162
去聲.三十二霰.伊甸切.頁569
入聲.十六屑.一結切.頁704
平聲.一先.縈玄切.頁163
平聲.十八諄.於巾切.頁126
附錄.頁842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去聲.十七霰線韻.頁142.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口部.頁7.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三.韻辨輯略.頁506.左
卷四.一字數音.頁584.左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堅上平聲.頁30.右
卷一.堅上入聲.頁41.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