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525
字號A00525正字 - 04 - 07 
說文釋形大徐本:,脊骨也。象形。昔太嶽為禹心吕之臣,故封吕侯。凡吕之屬皆从吕。,篆文吕,从肉,从旅。(力舉切)
段注本:,脊骨也。象形。昔大嶽為禹心呂之臣,故封呂侯。凡呂之屬皆从呂。,篆文呂,从肉,旅聲。(力舉切)
注音ㄌㄩˇ
漢語拼音
釋義

1.  脊椎骨。同「」。說文解字.:「,脊骨也。」

2.  中國古代樂律中陰律之總稱。《字彙.口部》:「,陰律名。」古時用來校正樂音之器具,以十二根竹管製成,依管之長短以確定音階。從低音管算起,奇數之六管稱「律」,包括黃鐘、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偶數之六管稱「呂」,包括林鐘、南呂、應、大夾鐘、中。後遂以律呂為音律之統稱。漢書.卷二一.律志上:「律十有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南朝陳徐陵〈為王儀同致仕表〉:「今三元肇慶,六呂司春,得奉萬壽之豫參百辟之禮。」

3.  古國名。故地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南陽縣西。國語鄭語:「當成周者,南有荊蠻、申、、應、、陳、、隨、唐。」

4.  姓。如戰國時秦有呂不韋。

A00525-001
部首筆畫  - 03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上聲.語韻.字》引〈韓碑陰〉。

《新加九經字樣.口部》。


注音 ㄌㄩˇ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呂」之異體。《說文解字.呂部》:「,脊骨也。象形。昔太嶽為禹心之臣,故封呂侯。膂,篆文從肉從旅。」《隸辨.上聲.語韻》:「,又〈韓碑陰〉:『相史卞松。』按:《九經字樣》云:『呂,隸省作。』」《新加九經字樣.口部》:「呂、。象脊形,上《說文》,下隸省。」按為呂之隸省,故定作呂之異體。

A00525
A00525-003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肉部》。

◎「」,今標準字體作「」。


#「C10933」另兼正字。

A00525-002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呂部.字》。


#「」另兼正字。

注音 ㄌㄩˇ #ㄌㄩˇ
漢語拼音 lǚ #lǚ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膂」為「呂」之異體。《說文解字.呂部》:「呂,脊骨也。象形,昔太嶽為禹心之臣,故封呂侯。膂,篆文從肉從旅。」《玉篇.呂部》:「,良渚切。脊骨也。亦作膂。」《集韻.上聲.語韻》:「、膂。兩舉切。《說文》:『脊骨也。昔太嶽為禹心之臣,封侯。或從肉旅。』」今據此定為呂之異體。


#「」另兼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隸辨
卷三.上聲.七尾.頁359.右
卷六.偏旁.頁882.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新加九經字樣
囗部.頁42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八語.兩舉切.頁331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三.上聲.八語.頁49.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二.上聲.四語.頁549.下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上聲.頁230.左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下.頁145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下去聲.頁527.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