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ㄋㄚˋ 1. 說話遲鈍、不流利,同「訥」。《說文解字.部》:「(吶),言之訥也。」清.段玉裁.注:「〈檀弓〉作吶,同。」《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鮑宣》:「臣宣吶鈍於辭。」唐.顏師古.注:「吶亦訥字也。」唐.柳宗元〈與李睦州論服氣書〉:「今愚甚吶,不能多言。」大聲喊叫。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三折:「你這般搖旗吶喊,簸土揚沙。」《三國演義》第四五回:「鳴鼓吶喊而進。」 2. 吸入,通「納」。三國魏.曹丕《典論.論郤儉等事》:「眾人無不鴟視狼顧,呼吸吐吶。」清.黃景仁〈大雨宿青山僧寺〉詩:「勞魂與清氣,息息共吁吶。」 3. 「嗩吶」:樂器名。古觱篥之屬,本回族樂器,原名「蘇爾奈」。音色高亢而宏亮。 (二).ㄋㄚ 助詞,同「哪」。《西遊記》第二九回:「渾家,你卻多心吶!甚麼打緊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