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518A00518A00518A00518A00518
字號A00518正字 - 04 - 07 
說文釋形

大徐本:
,不也。从口,从不。(方九切)
,不也。从口,从不,不亦聲。徐鍇曰:「不可之意見於言,故从口。」(方九切)
段注本:
,不也。从口、不。
,不也。从口、不,不亦聲。(符鄙切、方久切)

注音(一)ㄈㄡˇ (二)ㄆㄧˇ
漢語拼音(一)fǒu (二)pǐ
釋義

()ㄈㄡˇ

1. 不。否定詞,有不是、不對、不好、不同意等義。如:「否認」、「否定」、「否決」。《說文解字.不部》:「否,不也。」《孟子.滕文公上》:「許子必織布而後衣乎?曰:『否,許子衣褐。』」《戰國策.魏策四》:「否,非若是也。」《三國志.卷四二.蜀書.郤正傳》:「感鄉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進可而替否。」宋.蘇軾〈申省乞不定奪役法議狀〉:「乞取孫尚書及軾所議付臺諫給舍郎官定其是否,然後罷其不可者。」

2. 助詞。表示詢問,多用在句尾。唐.韓翃〈寄柳氏〉詩:「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宋.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詞:「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ˇ

1.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乾()上」,象天地不交,萬物不通之義。

2. 閉塞。《易經.否卦》:「否之匪人。」《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夫人道不通,則陰陽否隔。」《晉書.卷四六.列傳.李重》:「臣以革法創制,當先盡開塞利害之理,舉而錯之,使體例大通,而無滯,亦未易故也。」

3. 壞、惡。如:「否極泰來」。《詩經.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漢.桓寬《鹽鐵論.復古》:「窮夫否婦,不知國家之慮。」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4. 貶斥。晉書.卷四九.列傳.阮籍》:「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南史.卷一九.列傳.謝晦》:「靈運父瑍無才能,為秘書郎早卒,而靈運好臧否人物。」

A00518
A00518-004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口部.否字》引〈唐張文珪造象銘〉。

《干祿字書.上聲》。


A00518
A00518-001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几部》。


注音 ㄆㄧˇ
漢語拼音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否」之異體。音ㄆˇ

《說文解字.不部》:「,不也。從口從不,不亦聲。」

《龍龕手鑑.不部》:「,彼為反。《玉篇》去,易卦也。」《精嚴新集大藏音.不部》:「否,並皮彼反,下又府九反。」《四聲篇海.不部》:「,音否,義同。」《字彙補.几部》:「,古否字,見《弘明集》,從滂紙切。」《南齊書.魏虜傳》:「夫休之數,誠有天機;得失之,各歸人事。」

按:「」古「否」字,唯據上引《龍龕手鑑》、《精嚴大藏音》、《字彙補》及《南齊書》資料合觀,「」但作為「否卦」、「休否」之義,未見用於「是否」義,故「」但有「ㄆˇ」音,而無「ㄈㄡˇ」音。

A00518-004-1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口部》。


#「」另兼正字。

A00518
A00518-005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否」從口,不可之意以口言之,字加口旁,意義不變,蓋亦重形俗體字之儔也。


注音 (1)ㄆㄧˇ (2)ㄈㄡˇ
漢語拼音 (1)pǐ (2)fǒu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否」之異體。否,《說文解字.口部》:「,不也。從口從不,方九切。」《說文解字.不部》:「,不也。從口從不,不亦聲。徐諧曰:不可之意見於言,故從口,方久切。」《龍龕手鑑.口部》:「,俗,音否。」按「否」從口,不可之意以口言之,字加口旁,意義不變,蓋亦重形俗體字之儔也。惟「」非否泰之「否」,即「」只作部分異體,其音ㄈㄡˇ,為「否」之異體。

A00518
A00518-003-1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上聲.旨韻.字》引〈脩華嶽碑〉。


A00518
A00518-002
部首筆畫  - 16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口部》。


注音 (1)ㄆㄧˇ (2)ㄈㄡˇ
漢語拼音 (1)pǐ (2)fǒu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否」之異體。音ㄈㄡˇˇ

《字彙補.口部》:「,與否同。《說文》相與語唾而不受也。」《康熙字典.補遺.口部》、《中文大辭典.口部》、《漢語大字典.口部》均承引之。

按:《說文》口部有「」字,義為「相與語唾而不受也。」從從否,否亦聲。其重文作「」。則合「」與「」之「」當為「」之異體,非為「否」之異體。然《字彙補》誤認後,諸字書均相引述,茲仍相承而訂「」為「否」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上聲.五旨.頁246.右
上聲.五旨.頁246.右
上聲.四十四有.頁325.左
隸辨
卷三.上聲.四十四有.頁456.左
卷三.上聲.五旨.頁346.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上聲.頁9.右
五經文字
口部.頁74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五旨.部鄙切.頁321
上聲.四十四有.俯九切.頁432
上聲.五旨.補美切.頁320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三.上聲.五旨.頁47.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沽上上聲.頁227.左
卷三.沽上上聲.頁227.左
卷六.居上上聲.頁505.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