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之稱號。《說文解字.口部》:「名,自命也。」 (1) 不連姓。《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元.無名氏《單刀劈四寇》第四折:「兀那四個草寇,你聽者,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蒲州解良人也,姓關名羽字雲長。」 (2) 連姓而言。《唐律.卷八.衛禁》:「諸於宮城門外,若皇城門守衛,以非應守衛人冒名自代及代之者,各徒一年。」 2. 命名。《禮記.內則》:「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左傳.宣公三年》:「生穆公,名之曰蘭。」 3. 事物之稱號。如:「地名」。《論語.陽貨》:「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管子.心術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 4. 文字。如:「片假名」、「平假名」。《儀禮.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漢.鄭玄.注:「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管子.君臣上》:「書同名,車同軌。」 5. 表示概念之名稱。《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荀子.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 6. 名分、名義。《禮記.檀弓下》:「師必有名。」《論語.子路》:「名不正,言不順。」 7. 聲譽。如:「盛名」、「令名」。《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文明小史》第四七回:「替國家做些事業,將來是名傳不朽的。」 8. 具有名聲。如:「名人」、「名馬」。《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三國演義》第七回:「今袁本初智勇過人,手下名將極廣。」 9. 名目、類別。南朝梁.江淹〈別賦〉:「是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新唐書.卷一四五.列傳.楊炎》:「王賦所入無幾,科斂凡數百名。」 10. 指稱、形容。《淮南子.詮言》:「隱而不窮,異而不見怪,容與眾同,無以名之,此之謂大通。」《石渠寶笈》卷二九:「琰昔自巴蜀回,舟中見燕客所藏羲之〈樂毅遺燕惠王書〉墨蹟,愛其如金繩鐵索,珊瑚玉樹,而莫名其妙,徒往來於懷者數年。」 11. 名家。戰國時期以論辯詮釋名實之思想流派。《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道家……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12. 量詞: (1) 計算人之單位。如:「學生十名,缺席一名。」 (2) 計算排名之單位。如:「全班第十名。」 13. 眉眼之間。通「」。《爾雅.釋訓》:「『猗嗟名兮』,目上為名。」晉.郭璞.注:「眉眼之間。」《詩經.齊風.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漢.毛亨.傳:「目上為名,目下為清。」 14. 姓。見《廣韻.平聲.清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