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468A00468A00468
字號A00468正字 - 00 - 02 
說文釋形大徐本:,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凡又之屬皆从又。(于救切)
段注本:,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凡又之屬皆从又。(于救切)
注音ㄧㄡˋ
漢語拼音yòu
釋義

❶表示重複或反覆。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❷表示加強、加重的語氣。有「並」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歲小孩子,怎麼不懂這個?」史記.卷一二四.俠傳.序:「要以功言見言信,俠客之義又曷可少哉?」
❸表示意思更進一層。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❹表示轉折。相當於「卻」。墨子.節葬下:「欲以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禍焉。

❶用來連結平列的詞意,表示同時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詩經.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南朝齊.陸.與沈約書:「辭既美矣,理又善焉。
❷表示先後連接的情況或動作。如:「剛吃完飯又看起書來。」
❸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二一四部首之

A00468
A00468-003
部首筆畫  - 02 - 0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鑑.去聲.宥韻》。

《佛教難字字典.又部》。


A00468-001
部首筆畫  - 02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口部》。


=>」之異體。

注音 (二)ㄧㄡˋ (一)ㄊㄢˋ
漢語拼音 (二)yòu (一)tàn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

」為「又」之異體。《說文解字.又部》:「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龍龕手鑑.口部》收「」字,注云:「《川韻》作又字。」《四聲篇海.口部》「」下亦云:「《川韻》作又字。」《字彙補.口部》「」下則云:「伊救切,音又,無訓。《川韻》作又字。」《中文大辭典.口部》、《漢語大字典.口部》都收「」,以為同「又」字,並引《龍龕手鑑》之說。當為從口又聲,此字既多見於古今文獻,並以為同「又」,故「」當為又之異體字。

()

=>」之異體。

A00468
A00468-002
部首筆畫  - 02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備考.尢部》。


注音 ㄧㄡˋ
漢語拼音 yòu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又」之異體。《說文解字.又部》:「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四聲篇海.尢部》收「」字,注云:「古文,音又。」《字彙補.尢部》「」下亦云:「以授切,音又。古文。」《康熙字典.備考.尢部》「」下則云:「《五音篇海》同又。」《中文大辭典.尢部》「」下亦云:「與又同。《五音篇海》:,同又。」當為從尢又聲,此字多見於古今文獻,《康熙字典》又明言其同「又」字,故「」當為又之異體字。

A00468
A00468-004
部首筆畫  - 02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九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去聲.四十九宥.頁450.右
隸辨
卷四.去聲.四十九宥.頁619.右
卷六.偏旁.頁819.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又部.頁69
新加九經字樣
又部.頁36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四十九宥.尤救切.頁611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四.去聲.四十九宥.頁84.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又部.頁16.右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上.頁89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六.ㄐ下去聲.頁549.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