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431A00431
字號A00431正字 - 02 - 04 
說文釋形大徐本:,啎也。五月,陰气午逆陽,冒地而出,此與矢同意。凡午之屬皆从午。(疑古切)
段注本:,啎也。五月,陰气啎屰昜,冒地而出也,象形,此與矢同意。凡午之屬皆从午。(疑古切)
注音(一)ㄨˇ (二).ㄏㄨㄛ
漢語拼音(一)wǔ (二)huo
釋義

()ˇ

1. 地支之第七位。地支十二字為﹑丑﹑﹑巳﹑﹑酉﹑戌﹑亥《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九月甲午,試儒生四十餘人,上第賜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罷之。」

2. 時辰名。指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唐.白居易〈晝寢〉詩:「不作時眠,長日安可度?」

3. 太陽視運行到日中之最高點稱為「午」。如:「正午」。晉.孫綽〈遊天台山賦〉:「爾乃羲和亭午,遊氣高褰。」唐.李紳〈古風〉詩二首之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4. 對時間中段之稱呼。如中午午夜。元.葉顒〈冬景十絕之七.書舍寒燈〉詩:「青燈黃卷伴更長,花落銀缸午夜香。」

5. 縱橫交錯。《儀禮.特牲饋食禮》:「午割之。」漢.鄭玄.注:「午割,從橫割之。」《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霍光》:「使者旁。」唐.顏師古.注:「一從一橫為旁,猶言交橫也。」

6. 違背、牴觸。通「牾」。《禮記.哀公問》:「午其眾以伐有道。」漢.鄭玄.注:「午其眾,逆其族類也。」《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劉向》:「朝臣舛午,膠戾乖剌,更相讒愬,轉相是非。」

7. 姓。如漢代有午汝臣。

().ㄏㄨㄛ

「晌午」:中午。《水滸傳》第四回:「未及晌午,馬已到來,員外便請魯提轄上馬,叫莊客擔了行李。」《紅樓夢》第九三回:「過了晌午,便擺開桌子吃酒。」

A00431
A00431-001
部首筆畫  - 02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午部》。


注音 (1).ㄏㄨㄛ (2)ㄨˇ
漢語拼音 (1)huo (2)wǔ
研訂者 姚榮松
內容

」為「午」之異體。午,《說文解字.午部》:「啎也。五月陰气午逆陽,冒地而出,此予矢同意。」段注本「予」作「與」。《類篇.午部》:「,啎也。」按:午字小篆作,隸作午。《類篇》偶作「」,他書不見,當由小篆楷化,各本字書皆未收。《正字通.十部》「午」下云:「先有子午字,因借為杵臼之午,……諸說倒置,失本義精薀,又分為二,直畫離上為五月辰名,直畫連上為古杵字,此說尤迂鑿,不可從,一字。」今從《類篇》以為午之異體。

A00431
A00431-002
部首筆畫  - 01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姥韻.午字》引〈金鄉長侯成碑〉。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上聲.十姥.頁270.右
上聲.十姥.頁270.右
隸辨
卷三.上聲.十姥.頁375.右
卷六.偏旁.頁961.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十姥.阮古切.頁341
去聲.十一暮.五故切.頁502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上聲.六語韻.頁81.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五.午部.頁15.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八.姑上上聲.頁600.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