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0264B00264B00264
字號B00264正字 - 03 - 05 
說文釋形大徐本:,似羹魁,抦中有道,可以注水。从匚,也聲。(移尒切)
段注本:,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酒。从匚,也聲。(移尒切)
注音ˊ
漢語拼音
釋義

古代一種盛水或酒之器皿。段注本《說文解字.匚部》:「匜,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酒。」《儀禮.公食大夫禮》:「小臣具槃匜,在東堂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晉.杜預.注:「匜,沃器也。」宋.無名氏〈西江月.風雨朝來惡甚〉詞:「酒滿蟻浮金匜,燭殘淚滴銅荷。」

B00264-004
部首筆畫  - 02 - 03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書正.平聲.支脂之韻》。


#「」另兼正字。

注音 ˊ #ㄧㄝˇ
漢語拼音 yí #yě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也」為「匜」之異體。「匜」,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匚部》:「匜,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酒。從匚也聲。」此字金文或從皿,如:「」(楚嬴匜)、「」(車匜)、「」(曾子伯父匜)(以上俱見《金文編.卷十二》);或不從匚,如:「」(子仲匜。《金文編.卷十二》)、「」(春秋甫人匜)、「」(春秋鄭伯匜)(以上二字見《古文字類編.匜字》),而無從匚者。其不從匚諸形,與「也」之金文「」(春秋齊敦。見《古文字類編.也字》)形同,是為一字,故《六書正.支脂之韻》曰:「《款識》有張仲姞『』作『』,即字大篆,李斯秦刻作作『』,小篆省文,今用之。後人又作『』,隸作『也』,借為詞助,羊者切。詞助之用既多,故正義為所奪,又加『匚』為『匜』以別之,其實一字也。」說是也。「也」為「匜」之初文,是為「凡形聲字,必以聲符為初文」者也,故可收。


#「」另兼正字。
B00264
B00264-001
部首筆畫  - 04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書正.平聲.支脂之韻》。


=>」之異體。

注音 (一)ㄧˊ (二)ㄧㄝˇ
漢語拼音 (一)yí (二)yě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為「匜」之異體。「匜」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匚部》:「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酒。從匚、也聲。」「」為「匜」之異體,見《六書正.支脂之韻》,文曰:「,古匜字,沃盥器也,有流以注水,象形。《款識》有張仲姞『』作『』,即字大篆。李斯秦刻作『』,小篆省文,今用之,後人又作『』,隸作『也』,借為詞助,羊者切。詞助之用既多,故正義為所奪,又加『匚』為『匜』以別之,其實一字也。」按:此字金文或作「」(春秋甫人匜)、「」(春秋鄭伯匜)(見《古文字類編.匜字》),不從匚,以此視之,《六書正》之說是也。金文之形隸定作「」,雖與秦刻石也字「」形同,然其為「匜」之異體,信而有徵,故可收。

()

=>」之異體。

B00264
B00264-005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皿部》。

《中華字海.匚部》。


B00264
B00264-006
部首筆畫  - 11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匚部》。

《重訂直音篇.卷七.匚部》。


B00264-003
部首筆畫  - 03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武威漢簡.甲本.特牲》。


#「」另兼正字。
=>」之異體。
=>」之異體。
=>」之異體。

注音 (三)ㄧˊ (一)ㄊㄚ (二)(1)ㄕ (2)ㄕㄜˊ (四)ㄧˇ #ㄧˇ
漢語拼音 (三)yí (一)tā (二)(1)shī (2)shé (四)yǐ #yǐ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為「匜」之異體。「匜」之篆文作「」,從匚也聲,然金文則有不從匚而從金者,如:「」(中友父匜)、「」(史頌匜)、「」(陳伯元匜)(俱見《金文編.卷十二》),從金也聲是也。蓋從匚者,明其為受物之器;從金者,示其乃以金為之器,其為盛水酒則一也,故《武威漢簡.甲本.特牲》:「沃尸浣者一人,奉般東西,執者西面。」今《儀禮.特牲饋食禮》「」作「匜」也。文獻信而有徵,故可收。

#「」另兼新正字。

()

=>」之異體。

()

=>」之異體。

()

=>」之異體。


#「」另兼正字。
B00264-002
部首筆畫  - 05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經典文字辨證書.匚部》。


=>」之異體。
=>」之異體。

注音 (三)ㄧˊ (一)ㄊㄚ (二)(1)ㄕ (2)ㄕㄜˊ
漢語拼音 (三)yí (一)tā (二)(1)shī (2)shé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為「匜」之異體。「匜」之篆文作「」,從匚也聲,然金文有不從匚而從金者,如:〈中友父〉匜作「」、〈史頌〉匜作「」、〈陳伯元〉匜作「」(見《金文編.卷十二》),此字從金之據也。又其旁所從之「」、「」,隸定或作「也」(一作「它」),則本當作「」,而後傳抄誤作「」。《急就篇》第十三章:「銅鍾鼎鋞鋗銚。」顏師古注::「,系而提之。」王應麟補注:「一作『匜』。」畢沅《經典文字辨證書.匚部》卷五:「『匜』、正;『』、俗。」此字形構雖誤,然猶知其為同,故可收。

()

=>」之異體。

()

=>」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五經文字
匚部.頁77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五支.尒支切.頁34
平聲.八戈.唐何切.頁201
上聲.四紙.演爾切.頁312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平聲.四支脂之韻.頁17.右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五.匚部.頁2.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頁193
卷三.韻辨輯略.頁518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下平聲.頁524.右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3: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