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402A00402A00402A00402A00402A00402A00402A00402A00402A00402A00402A00402A00402
A00402A00402A00402A00402A00402
字號A00402正字 - 11 - 13 
說文釋形「勢」《說文》不錄,見於《說文》新附。
《說文》新附:,盛力權也。从力,埶聲。經典通用埶。(舒制切)
注音ˋ
漢語拼音shì
釋義

1.  權力。如:「仗勢欺人」。大徐本《說文解字.力部.新附:「勢,盛力權也。」《書經.君陳》:「無依勢作威,無倚法以削。」三俠五義第七二回:「我的爺!談何容易。他有錢有勢,而且聲名在外,誰人不知,那個不曉。」

2.  情形、狀況。如:「時勢」、「局勢」、「火勢」。《玉篇力部:「勢,形勢也。」《孟子.公孫丑上》:「雖有智慧,不如乘勢。」周密齊東野語卷五端平入洛:「敏子與諸將議進止,久之無他策,勢須回師。」

3.  自然景觀之形貌。如:「山勢」、「地勢」。荀子彊國:「其固塞險,形勢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晉王嘉拾遺記卷八:「達乃進其妹,權使寫九州江湖方岳之勢。」

4.  動作之狀態。如:「手勢」、「姿勢晉書卷八○.列傳.王羲之:「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5.  雄性動物之生殖器官。如:「去勢」。《晉書.卷三○.刑法志》:「盜淫者割其勢。」

A00402
A00402-011
部首筆畫 丿 - 08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力部.勢字》引〈齊諸葛始興造象記〉。


A00402
A00402-016
部首筆畫 丿 - 09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勢字》引〈隋□順墓誌〉。


A00402
A00402-009
部首筆畫 丿 - 12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霽韻.勢字》引〈唐臨高寺碑〉。


A00402
A00402-015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勢字》引〈隋寇遵考墓誌〉。

《中華字海.力部》。


A00402
A00402-012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力部.勢字》引〈魏南石窟寺碑〉。


A00402
A00402-008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霽韻.勢字》引〈北齊宋買造像碑〉。


A00402
A00402-010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力部.勢字》引〈齊宋買造象記〉。


A00402
A00402-014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勢字》引〈魏廉富及子天長造義井佛像記〉。


A00402
A00402-013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勢字》引〈魏元襲墓誌〉。

《敦煌俗字譜.力部.勢字》引〈中140.1261.上-4〉。


A00402-001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力部》引〈列女傳〉等。


注音 ˋ
漢語拼音 shì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勢」之異體。音ㄕˋ

大徐本《說文解字.力部.新附》云:「,盛力權也。從力埶聲。舒制切。」

《宋元以來俗字譜.力部》「勢」下,《列女傳》、《古今雜劇》、《三國志平話》、《太平樂府》、《東記》、《金瓶梅》、《嶺南逸事》諸書均作「」,足見宋、元以來,「」已成為「勢」之俗字。

按:從埶從執之字,每多訛誤,蓋「勢」先訛作「」,以「執」簡俗作「A00784-004」,故「勢」遂作「」。此如「熱」變作「」,再作「」然。

又按:「」亦為大陸「勢」之簡化字。

A00402
A00402-020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力部》。


A00402
A00402-025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三畫.勢字》引〈唐成永師墓誌〉。


A00402
A00402-007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霽韻.勢字》引〈唐柳公綽書諸葛丞相祠堂碑〉。


A00402
A00402-021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力部》。


A00402
A00402-002
部首筆畫  - 09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霽韻.勢字》引〈魏鐘繇宣示帖〉。

《干祿字書.去聲》。


注音 ˋ
漢語拼音 shì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勢」之異體。音ㄕˋ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霽韻》「勢」下云:「,魏鍾繇宣示帖。」《碑別字新編.十三畫》「勢」下云:「,隋范安貴墓誌。」《干祿字書.去聲》云:「俗勢正。」

按:金藏大寶集寺本《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九:「威難擋。」「」即是「勢」。又按:「勢」之作「」,一如「熱」之作「」,蓋魏晉以下碑帖俗字也。

A00402
A00402-006
部首筆畫  - 11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去聲.祭韻.字》引〈高彪碑〉。


A00402
A00402-003
部首筆畫  - 11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去聲.祭韻.字》引〈高彪碑〉。


注音 ˋ
漢語拼音 shì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勢」之異體。音ㄕˋ

《隸辨.去聲.祭韻》「勢」下出「」,云:「〈高彪碑〉:『蔑利之權。』按:『勢從埶,碑變從執。』」《字辨.體辨三》云:「勢為之正字。」

按:從埶從執之字,古來每多互訛,「勢」之作「」,一如「熱」之作「」,蓋魏晉後碑帖常見之俗字也。

A00402
A00402-005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祭韻.勢字》引〈老子銘〉。


=>」之異體。

A00402-004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段注本《說文.部》。

《字彙.土部》。


#「」另兼正字。
=>」之異體。

注音 (一)ㄕˋ (二)ㄧˋ #(1)ㄕˋ (2)ㄧˋ
漢語拼音 (一)shì (二)yì #(1)shì (2)yì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

「埶」為「勢」之異體。音ㄕˋ

《字彙.土部》:「埶,倪制切,音詣,才技也,又種也。又始制切,音世,威力也。《禮運》:『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新修本《康熙字典.土部》:「埶,與勢同。《前漢高帝紀》:『秦得百二,地埶便利。』」段注本《說文解字.部》:「埶,段注云:『《說文》無勢字,蓋古用埶為之。』」

按:據「埶」字段注,知古用「埶」為「勢」,今則多用「勢」。

#「」另兼正字。

()

=>」之異體。

A00402
A00402-018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去聲.十三祭.頁384.右
去聲.十三祭.頁384.右
去聲.十三祭.頁384.右
隸辨
卷四.去聲.十三祭.頁539.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去聲.頁13.右
五經文字
力部.頁49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十三祭.始制切.頁510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上去聲.頁513.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7: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