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示方位,位在物體正面所面對之方向。位置與「後」相對。如:「前門」、「前方」、「面前」。《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唐.李白〈靜夜思〉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警世通言》卷二三:「順娘出神在小舍人身上,一時著忙,不知高低,反向前幾步,腳兒把滑不住,溜的滾入波浪之中。」 2. 向前行。如:「勇往直前」、「畏縮不前」。《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桑》:「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詩:「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3. 過去、較早之時序。與「後」相對。漢.賈誼〈過秦論〉:「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說起那人有品行,他就歪著嘴笑;說起前幾十年的世家大族,他就鼻子裡笑。」 4. 未來的。如「前途無量」、「前程似錦」。《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功名二字,是俺本領前程,不索賢卿憂慮。」《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師父脫了這場大難,自此,前途吉慶無虞。」 5. 已成歷史者。如:「前清」、「前蘇聯」。清.方苞〈請矯除積習興起人才劄子〉:「臣竊見本朝敬禮大臣、優恤庶官還過於前明,而公卿大臣抗節效忠者,寥寥可數。」《紅樓夢》第四回:「記得前朝幾個賢女事蹟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 6. 次序在先。如:「前三名」、「請大家坐到前排。」《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宗師田洪錄科考,韓子文又得吳太守一力舉薦,拔為前列。」 7. 前任之簡稱。如:「前妻」、「前總理」。《三國演義》第三五回:「劉景升喪卻前妻,便生家亂,此所謂『始欲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