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355A00355A00355A00355A00355A00355A00355A00355A00355A00355A00355A00355A00355
A00355A00355A00355A00355
字號A00355正字 - 07 - 09 
說文釋形,齊斷也。从刀,歬聲。(子善切)
,不行而進謂之歬。从止在舟上。(昨先切)
注音ㄑㄧㄢˊ
漢語拼音qián
釋義

1. 表示方位,在物體正面所面對之方向。位置與「後」相對。如:「前門」、「前方」、「面前」。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唐.李白〈靜夜思〉詩:「床前明月光地上霜。」《警世通言》卷二三:「順娘出神在小舍人身上,一時著忙,不知高低,反向前幾步,腳兒把滑不住,溜的滾入波浪之中。」

2. 向前行。如:「勇往直前」、「畏縮不前」。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古辭上桑:「羅敷前置辭:使君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詩:「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3. 過去、較早之時序。與「後」相對。漢.賈誼〈過秦論〉:「野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說起那人有品行,他就歪著嘴笑;說起前幾十年的世家大族,他就鼻子裡笑。」

4. 未來的。如「前途無量」、「前程似錦」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功名二字,是俺本領前程不索賢卿憂慮。」《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師父脫了這場大難,自此,前途吉慶無虞。」

5. 已成歷史者。如:「前清」、「前蘇聯」。清.方〈請矯除積習興起人才劄子〉:「臣竊見本朝敬禮大臣、優恤官還過於前明,而公卿大臣抗節效忠者,寥寥可數。」《紅樓夢》第四回:「記得前朝幾個賢女事蹟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

6. 次序在先。如:「前三名」、「請大家坐到前排。」《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宗師田洪錄科考,韓子文又得吳太守一力舉薦,拔為前列。」

7. 前任之簡稱。如:「前妻」、「前總理」。《三國演義》第三五回:「劉景升喪卻前妻便生家亂,此所謂『始欲衰』也。」

A00355
A00355-019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為「前」之異體,「」字殆「」之訛。


注音 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qián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前」之異體。《龍龕手鏡.刀部》:「,二正,音前。」按「」為「前」之異體,如《字彙.刀部》:「,同前。」此「」字殆「」之訛。《龍龕手鑑》另字作「」,亦訛字。訛字仍可為異體,故可定「」為「前」之異體。

A00355
A00355-013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止部》。


A00355
A00355-007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九畫.前字》引〈魏元端墓誌〉。


A00355
A00355-006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九畫.前字》引〈漢夏承碑〉。


A00355
A00355-020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為「前」之異體,「」字殆「」之訛。


注音 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qián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前」之異體。《龍龕手鑑.刀部》:「,二正。音前。」《四聲篇海.刀部》:「,音前。」按「」為「前」之異體,如《字彙.刀部》:「,同前。」此「」字殆「」之訛。惟訛字仍可為異體,故可定「」為「前」之異體。

A00355
A00355-018-1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九畫.前字》引〈唐樂高墓誌〉。


A00355
A00355-015
部首筆畫  - 09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刀部》。


A00355
A00355-018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A00355
A00355-001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先韻》。


=>」之異體。

注音 (二)ㄑㄧㄢˊ (一)ㄐㄧㄢˇ
漢語拼音 (二)qián (一)jiǎn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

」為「前」之異體。前,段注本《說文解字.止部》作「」,云:「不行而進謂之。從止在舟上。」注云:「後人以齊斷之前為後字,又以羽生之翦為前齊字。」《六書正.平聲.先僊韻》云:「,從止在上會意,俗用前,從刀,乃刀翦字。」《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則云:「,今作前者,乃隸體所加也。」按「刀翦」字篆作「」,隸省作「前」,標準字體亦作「前」。「」字首見於《集韻.平聲.先韻》,云:「,才先切。《說文》不行而進謂之,或作,隸作前。」《類篇.止部》、《四聲篇海.刀部》、《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字彙.刀部》、《正字通.刀部》、《康熙字典.刀部》、《中文大辭典.刀部》、《漢語大字典.刀部》亦皆定「」字與「前」同,蓋從篆體隸定不省者也。今以「前」字為正體,故可收「」字為其異體。

()

=>」之異體。

A00355
A00355-024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形見《四聲篇海.山部》:「,音前。」、《中華字海.山部》:「,同『前』。字見《篇海》。」待考。


注音 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qián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前」之異體,形見《四聲篇海.山部》:「,音前。」考「前」字下,已收「」為異體,二形當皆為「」之形變,上「止」變如「山」,下「舟」變如「」。既已有據,收「」為「前」之異體可也。

A00355
A00355-021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自「」訛成,「」亦為「前」之異體。


注音 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qián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前」之異體。《龍龕手鑑.山部》:「,音前。」《龍龕手鏡.山部》字作「」,字形相似。今考「」自「」訛成,而「」亦為「前」之異體。故可定「」為「前」之異體。

A00355
A00355-014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前字》引〈北齊天統三年造像記〉。


A00355
A00355-002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止部》。


注音 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qián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前」之異體。前,段注本《說文解字.止部》作「」,云:「不行而進謂之。從止在舟上。」注云:「後人以齊斷之前為後字,又以羽生之翦為前齊字。」《六書正.平聲.先僊韻》云:「,從止在上會意,俗用前,從刀,乃刀翦字。」《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則云:「,今作前者,乃隸體所加也。」按「刀翦」字篆作「」,隸省作「前」,標準字體亦作「前」。《字彙.止部》云:「,才先切,音錢。先也,進也。從止在舟上。與從肉不同。」《正字通.止部》則云:「,前本字。本作,篆作,五畫,舊本省從,附四畫,誤。」按「舟」字篆文作「」,隸變作「」、作「」、作「」,或省作「月」而與從「月」、從「肉」、從「丹」之字無別,作「」者又「月」形之訛變也。《中文大辭典.止部》、《漢語大字典.止部》亦引《正字通》定「」為「前」之本字。然則可收「」為「前」之異體。

A00355-003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段注本《說文.止部》。


注音 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qián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前」之異體。前,段注本《說文解字.止部》作「」,云:「不行而進謂之。從止在舟上。」注云:「後人以齊斷之前為後字,又以羽生之翦為前齊字。」《六書正.平聲.先僊韻》云:「,從止在上會意,俗用前,從刀,乃刀翦字。」《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則云:「,今作前者,乃隸體所加也。」按「刀翦」字篆作「」,隸省作「前」,標準字體亦作「前」。《廣韻.平聲.先韻》云:「,古文(前)。」《康熙字典.止部》、《中文大辭典.止部》亦引《廣韻》定「」為「前」字之古文;《字彙.刀部》、《正字通.刀部》則從《說文》謂「前,本作。」今既以「前」為正體,故可收「」字為其異體。

A00355
A00355-004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刀部.字》。


=>」之異體。

注音 (二)ㄑㄧㄢˊ (一)ㄐㄧㄢˇ
漢語拼音 (二)qián (一)jiǎn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

」為「前」之異體。前,段注本《說文解字.止部》作「」,云:「不行而進謂之。從止在舟上。」注云:「後人以齊斷之前為後字,又以羽生之翦為前齊字。」《六書正.平聲.先僊韻》云:「,從止在上會意,俗用前,從刀,乃刀翦字。」《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則云:「,今作前者,乃隸體所加也。」按「刀翦」字篆作「」,隸省作「前」,標準字體亦作「前」。「」字首見於《玉篇.刀部》,云:「,慈牋切,古文前字。」《四聲篇海.刀部》、《康熙字典.刀部》、《中文大辭典.刀部》、《漢語大字典.刀部》亦皆以「」為「前」之古文。按篆文「」字,隸變作「刀」,偏旁或省作「」,「」字不省,即為「」字矣。今以「前」為正體,故可收「」字為其異體。

()

=>」之異體。

A00355
A00355-011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九畫.前字》引〈隋關明墓誌〉。

《類篇.止部》。

《經典文字辨證書.刀部》。


A00355
A00355-005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刀部.前字》引〈隋冠軍司錄元鐘墓誌〉。


注音 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qián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前」之異體。前,段注本《說文解字.止部》作「」,云:「不行而進謂之。從止在舟上。」注云:「後人以齊斷之前為後字,又以羽生之翦為前齊字。」《六書正.平聲.先僊韻》云:「,從止在上會意,俗用前,從刀,乃刀翦字。」《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則云:「,今作前者,乃隸體所加也。」按「刀翦」字篆作「」,隸省作「前」,標準字體亦作「前」。《偏類碑別字.刀部》引〈隋冠軍司錄元鐘墓誌〉作「」,《佛教難字字典.刀部》亦據碑別字定「」同「前」,《彙音寶鑑.堅下平聲》則云:「,俗前字。」然則可以推知「」字當係「前」字之俗訛,而可以收為「前」字之異體。

A00355
A00355-008-1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刀部.前字》引〈隋曹植碑〉。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一先.頁126.右
隸辨
卷二.平聲.一先.頁171.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新加九經字樣
舟部.頁12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一先.才先切.頁158
上聲.二十八獮.子淺切.頁382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平聲.一先僊韻.頁43.右
上聲.十六銑獮韻.頁93.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二.刀部.頁7.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古文字略.頁304.左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堅下平聲.頁43.左
卷一.堅下平聲.頁43.左
卷一.堅下平聲.頁43.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二.平聲.一先.頁82.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5: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