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349A00349A00349A00349A00349
字號A00349正字 - 06 - 08 
說文釋形大徐本:,棓把也。从刀,聲。(古八切)
段注本:,掊杷也。从刀,聲。(古八切)
注音ㄍㄨㄚ
漢語拼音guā
釋義

1.  把零散的穀物聚攏。說文解字.刀部:「刮,把也。」清.王筠說文解字句讀四下:「所謂掊把者,摟而聚之也。」

2.用刀削去物體表面之物。如:「刮鬍子」、「刮魚鱗」。玉篇.刀部:「刮,削也。」唐.韓愈〈進學解〉:「爬羅剔抉,刮垢磨光。」宋.蘇軾〈東坡〉詩八首之八:「刮毛龜背上,何時得成氈。

3.擦拭。如:「刮目相看」。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呂蒙》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資治通鑑.卷三九.漢紀三一.淮陽王更始元年:「更始羞俛首刮席,不敢視。」

4.吹襲。同「」。唐.岑參〈冬夕〉詩:「浩汗霜風刮天地,溫泉火井無生意。」

5.除。唐.杜甫〈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詩:「太常樓船聲嗷嘈問兵刮寇趨下牢。」

6.比喻剝削、聚斂。如:「搜刮財物」。新唐書.卷二一三.藩鎮淄青橫海列傳.程日華:「馬,士死,刺史棄豪髮卹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7.比喻訓斥、責罵。如:「他被上司刮了一頓。」


=>」之異體。
A00349
A00349-003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刀部》。


注音 ㄍㄨㄚ
漢語拼音 guā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刮」之異體。「刮」之篆文作「」,大徐本《說文解字.刀部》:「棓把也。從刀聲。」段注本《說文解字.刀部》作「掊杷也」,注曰:「『杷』,各本作『把』,誤。手部曰:『掊,杷也。』木部曰:『杷,收麥器。』凡掊地如杷麥然,故絫言之曰『掊杷』。」又於口部「」字下注曰:「凡『』聲字,隸變皆為『舌』,如『括』、『刮』之類。」則「刮」乃「」(即「」)之隸變者也。

「舌」之篆文作「」,許氏誤以為「從干口、干亦聲」,後世又誤從「千」作「舌」(說詳「舌」字條)。凡「」聲字,隸變皆為「舌」,故《正字通.刀部》作「刮」。今則從俗而以「刮」為正字,以「」為異體,故可收。

A00349
A00349-004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精嚴新集大藏音.刀部》。


A00349
A00349-001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刀部》。


注音 ㄍㄨㄚ
漢語拼音 guā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刮」之異體。「刮」之篆文作「」,大徐本《說文解字.刀部》:「棓把也。從刀聲。」段注本《說文解字.刀部》云:「掊杷也。從刀聲。」段注:「『杷』,各本作『把』,誤。手部曰:『掊,杷也。』木部曰:『杷,收麥器。』凡掊地如杷麥然,故絫言之曰『掊杷』。」

「刮」字始見《龍龕手鑑.刀部》,曰:「削也。」《玉篇.刀部》、《廣韻.入聲.韻》均從之。此字或為「」之隸變者,段玉裁於《說文解字.口部》「」下注曰:「凡『』聲字,隸變皆為『舌』,如『括』、『刮』之類。」按:「」之金文作「」(《金文編.卷二》:「姑口句」。《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卷二》「口」作「馮」),與「舌」之篆文「」形近,隸變後乃混而不別。「」隸定本作「」,故《正字通.刀部》曰:「,『刮』本字。」信然。據此,則「」本為正字,「刮」為隸變之形,然今反之,以「刮」為正字,則「」為異體,故可收。

A00349
A00349-006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精嚴新集大藏音.刀部》。


A00349
A00349-005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精嚴新集大藏音.刀部》。


A00349-002
部首筆畫  - 12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刀部》。

《元.戴侗.六書故.卷廿九.工事五》。


#「」另兼正字。

注音 ㄍㄨㄚ #ㄍㄨㄚ
漢語拼音 guā #guā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劀」為「刮」之異體。「刮」之篆文作「」,大徐本《說文解字.刀部》:「棓把也。從刀聲。」段注本《說文解字.刀部》:「掊把也。從刀聲。」段氏注曰:「『杷』,各本作『把』,誤。手部曰:『掊,杷也。』木部曰:『杷,收麥器。』凡掊地如杷麥然,故絫言之曰『掊杷』。」又於段注本《說文解字.口部》「」字下注曰:「凡『』聲字,隸變皆為『舌』,如『括』、『刮』之類。」則字本當作「」,其後隸變通作「刮」。此字始見《龍龕手鑑.刀部》、《玉篇.刀部》、《廣韻.入聲.韻》均錄之。

「劀」字亦見《說文解字.刀部》,曰:「,刮去惡創肉也。從刀矞聲。」楷定作「劀」,見《玉篇.刀部》,而元.戴侗《六書故.卷廿九.工事五》曰:「,古活、古滑二切,又作『』,刀刮次骨也。……《說文》:『刮,掊把也。』『劀,刮去惡創肉也。』按:此實一字。」說是也。則「劀」為「刮」之異體可從,故可收。


#「」另兼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入聲.十五舝.古剎切.頁698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二.刀部.頁7.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觀上入聲.頁206.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9 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