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字號A00340正字 - 05 - 07 
說文釋形大徐本:,分也。从刀,半聲。(普半切)
段注本:,分也。从刀,聲。(普半切)
注音ㄆㄢˋ
漢語拼音pàn
釋義

1.  分、分開。《說文解字·刀部》:「判,分也。」唐.柳宗元〈封建論〉:「遂判為十二,合為七國。」

2.  分明、明朗。如:「存亡未判」。唐.李白〈大鵬賦〉:「橫大明而掩晝,若混茫之未判。」宋.蘇洵〈六國論〉:「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3.  有所分別。如:「判若兩人」、「判然有別」。《野叟曝言》第五九回:「一敬一肆,相去天淵,一聖一狂,亦判若黑白矣!」

4.  決斷事情之曲直好壞。《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這是他們請仙判斷功名大事,我也進去問一問。」《文明小史》第一六回:「他們拆姘頭拆不好,所以請了包打聽的夥計來,替他們判斷這件公案。」

5.  審判訴訟之裁決或指其判決文書。宋.鄭文寶《南唐近事》卷二:「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當下提筆把遺書圈斷,家財悉還張一飛,眾人拱服而散。」

6.  斷語。《紅樓夢》第五回:「後面便是一座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獨坐看經。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7.  古稱高位兼低職或出任地方官。如:唐代宰相判六軍十二衛事,宋以宰相判樞密院。《宋史.卷三一二.列傳.韓琦》:「除鎮安武勝軍節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8.  古官名。如「通判」、「州判」。宋代始於諸州府設置「通判」,地位略次於州府長官,然具有實權,可共同處理政務。

9.  文體之一種。仿判獄之文詞,可見其推理、辯駁之能力。科舉取士,亦以試判。清.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判》:「今世理官斷獄,例有參詞,而設科取士,亦試以判,其體皆用四六,則其習由來久矣。」

A00340-007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去聲.換韻》。

《六書正.去聲.翰換韻》。


#「」另兼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去聲.二十九換.頁415.左
去聲.二十九換.頁415.左
隸辨
卷四.去聲.二十九換.頁577.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二十九換.普半切.頁556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去聲.十五翰換韻.頁139.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二.刀部.頁7.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觀上去聲.頁203.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