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332A00332A00332A00332A00332A00332A00332A00332A00332A00332
字號A00332正字 - 02 - 04 
說文釋形大徐本:,刌也。从刀,七聲。(千結切)
段注本:,刌也。从刀,七聲。(千結切)
注音(一)ㄑㄧㄝˋ (二)ㄑㄧㄝ
漢語拼音(一)qiè (二)qiē
釋義

()ˋ

1. 咬、咬緊。如:「咬牙切齒」。《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荊軻》:「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

2. 貼近。如:「切身之痛」、「不切實際」。《廣韻.入聲.屑韻》:「切,近也。」《荀子.勸學》:「《詩》、《書》故而不切。」

3. 密合、適當。如:「貼切」、「親切」。《晉書.卷五六.列傳.江統》:「申論陸雲兄弟,辭甚切至。」

4. 把脈。如:「望、聞、問、切」。《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扁鵲》:「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

5. 急迫、急促。如:「返鄉心切」、「杜鵑聲切」。晉.李密〈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6. 「一切」

(1) 一例、一律。《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閒於秦耳,請一切逐客。」《五代史平話.周史.捲上》:「此等虛文,宜一切革罷。」

(2) 全部、所有。為總括之詞。如:「一切開銷。」《紅樓夢》第六四回:「於是連夜分派各項執事人役,並預備一切應用旛槓等物。」《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漢身上,替你扶持便了。」

7. 一定、千萬。如:「切記」。《老殘遊記》第一回:「諸位切不可亂動。」

8. 要點。《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焉。」

9. 「反切」:古代拼音法。將兩字拼讀成一字之聲音。原則是上字取聲,下字取韻、調,如:「端,都官切。」「都」取ㄉ音,「官」取ㄨㄢ韻,合讀為「ㄉㄨㄢ」。

()

1. 用刀將東西割斷、分開成幾部分。如:「切菜」、「切斷」、「切割」。

2. 向批發商批購貨物。如:「切貨」。

3. 電訊傳播中,截斷目前通訊,將其它訊息插入。如:「將鏡頭切進來。」

4. 籃球賽中閃身進攻對方籃下。如:「空手切入」、「單刀切入」。

5. 一種球技。利用球拍做下切動作,使之旋轉。用於網球、乒乓球等。

6. 幾何學上指直線與弧線或兩弧線相接於一點。如:「兩圓相切」。

A00332
A00332-003
部首筆畫  - 02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入聲.屑韻.切字》引〈東海廟碑〉。


=>」之異體。
=>C00867」之異體。

注音 (三)(1)ㄑㄧㄝ (2)ㄑㄧㄝˋ (一)(1)ㄅㄛ (2)ㄅㄠ (二)ㄌㄜˋ
漢語拼音 (三)(1)qiē (2)qiè (一)(1)bō (2)bāo (二)lè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

」為「切」之異體。切之小篆作,《說文解字.刀部》云:「刌也。從刀七聲。」左旁本作「七」字,正體作「切」,然俗寫異體有作「」者,將「七」省易成「十」,《漢隸字源.入聲.屑韻》引〈東海廟碑〉作「」,《金石文字辨異.入聲.屑韻》引〈唐李輔光墓志銘〉皆如此,另見敦煌寫卷,「」形遍滿,參《敦煌俗字譜.刀部》。據此,收「」為異體可也。

()

=>」之異體。

()

=>C00867」之異體。

A00332
A00332-004
部首筆畫  - 02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新加九經字樣.刀部》。


注音 (1)ㄑㄧㄝ (2)ㄑㄧㄝˋ
漢語拼音 (1)qiē (2)qiè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切」之異體。切之小篆作,《說文解字.刀部》云:「刌也。從刀七聲。」左旁本作「七」字。隸定後字形即如「」,見《新加九經字樣.刀部》及《廣韻.入聲.屑韻》、《集韻.入聲.屑韻》等書之字頭。今教育部標準字體取「切」為正體,左旁第二筆作豎挑,所以「」形亦可視為異體收之。

A00332
A00332-008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刀部.切字》引〈魏比丘道記〉。


A00332
A00332-006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刀部.切字》引〈中47.403.下6〉。


A00332
A00332-005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刀部.切字》引〈魏杜文雅造象記〉。

◎「」或為「」。


=>」之異體。

注音 (二)(1)ㄑㄧㄝ (2)ㄑㄧㄝˋ (一)(1)ㄅㄛ (2)ㄅㄠ
漢語拼音 (二)(1)qiē (2)qiè (一)(1)bō (2)bāo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

」為「切」之異體。切之小篆作,《說文解字.刀部》云:「刌也。從刀七聲。」右旁作「刀」,左旁作「七」。然文獻上「切」形或作「」,左旁改「七」為「十」,如《敦煌俗字譜.刀部》所引敦煌寫卷,是六朝隋唐時流行之寫法。文獻上另見有將「刀」旁改易成「刃」之形,如《偏類碑別字.刀部》引〈魏杜文雅造象記〉,「刀」與「刃」形義相近,故易相混。「切」既有作「」者,自易混為「」形。收為「切」之異體可也。

」或為「」。

()

=>」之異體。

A00332
A00332-013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刀部.切字》引〈中110.1065.上-6〉。


A00332
A00332-001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入聲》。


=>」之異體。

注音 (二)(1)ㄑㄧㄝ (2)ㄑㄧㄝˋ (一)ㄍㄨㄥ
漢語拼音 (二)(1)qiē (2)qiè (一)gōng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

」為「切」之異體。切之小篆作,《說文解字.刀部》云:「刌也。從刀七聲。」字構本作「七聲」,然俗寫多作「土」,如《干祿字書.入聲》即云:「切:上通下正。」以「」為正恐是訛刻,《玉篇.刀部》亦乎如此。今考《字鑑.入聲.屑韻》:「切,俗作。」《六書正.入聲.屑薛韻》:「切,俗作非。」《俗書刊誤.卷四.入聲.屑韻》:「切,從土非。」若據《字鑑》等書,則「」為異體,以「」旁混為「土」旁所致。

()

=>」之異體。

A00332
A00332-012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四畫.切字》引〈唐張安花造象〉。


A00332
A00332-010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刀部.切字》引〈齊王馬居造象〉。


A00332
A00332-007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屑韻.切字》引〈東魏王雙虎造象記〉。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隸辨
卷五.入聲.十六屑.頁694.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入聲.頁16.右
新加九經字樣
刀部.頁27
刀部.頁27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十二霽.七計切.頁502
入聲.十六屑.于結切.頁700
去聲.十九代.倉代切.頁535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五.入聲.十六屑.頁97.左
六書正譌
入聲.九屑薛韻.頁174.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四.入聲.五屑.頁558.上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二.刀部.頁7.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頁279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堅上入聲.頁41.左
卷六.居上去聲.頁514.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