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313
字號A00313正字 - 08 - 10 
說文釋形,仌也。从仌,東聲。(多貢切)
注音ㄉㄨㄥˋ
漢語拼音dòng
釋義

1.厚冰。如:「冰天凍地」。說文解字·部》:「凍,冰也。」清.段玉裁.注:「初凝曰冰,壯曰凍。」《西遊記》第四八回:「且再住幾日,待天晴化凍,辦船而過。」

2.液體或含水分之物遇冷而凝結。如:「冰凍」、「冷凍」、「天寒地凍」。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凍。」唐.李賀〈贈陳商〉詩:「柴門車轍凍,日下榆影瘦。」

3.食物含有水分或含有膠質之汁液,遇冷凝結成半固體狀物。如:「果凍」、「羊肉凍」。

4.受冷或感覺冷。如:「凍得發抖。」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三折》:「來到山坡直下,凍欽的難立扎。」《儒林外史》第三回:「這時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還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

5.姓。如明代有凍泰

A00313
A00313-001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草書大字典.部》。


注音 ㄉㄨㄥˋ
漢語拼音 dòng
研訂者 李殿魁
內容

」為「凍」之異體。《說文解字.部》:「凍:也,從東聲,多貢切。」「凍」字於行草書法中,可作「」,見《草書大字典.部》,楷定為「」。故民國二十四年教育部所頒行之簡體字中,收「」為「凍」之異體。

A00313-002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去聲.送韻.涷字》引〈張納功德敘〉。


#「」另兼正字。
=>」之異體。

注音 (一)ㄉㄨㄥˋ (二)ㄌㄧㄢˋ #(1)ㄉㄨㄥ (2)ㄉㄨㄥˋ
漢語拼音 (一)dòng (二)liàn #(1)dōng (2)dòng
研訂者 李殿魁
內容

()

「涷」為「凍」之異體。《說文解字.部》:「也,從東聲,多貢切。」《隸辨.去聲.送韻》引〈張納功德敘〉《漢隸字源.去聲.送韻》引〈巴郡太守張納功德敘〉:『A00456-001澹涷餒。』按:《爾雅》大雨謂之涷;《說文》涷水出發鳩山。碑蓋借涷為凍。」《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送韻》注同。《偏類碑別字.部》、《碑別字新編.十畫》引〈魏貴華恭夫人墓誌〉均作「涷」。《干祿字書.去聲》「凍涷:並上俗下正。」說恐有誤。又《佩觿.卷中》:「涷凍:上德紅翻,水名,出發鳩山。亦瀧涷,沾漬。又都貢翻,瀑雨。下,德紅翻,凍凌。又都弄翻,寒凍。」此說可信。按:《隸辨》之說,乃借涷為凍,故漢魏碑文以涷為凍。故涷為凍之異體,可收。

#「」另兼正字。

()

=>」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去聲.一送.頁341.左
隸辨
卷四.去聲.一送.頁478.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去聲.頁12.左
新加九經字樣
冫部.頁30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佩觿
卷中.頁28.右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一東.都籠切.頁4
去聲.一送.多貢切.頁461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偏旁相似.頁122.左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公上去聲.頁132.右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四.去聲.一送.頁204.左
卷四.去聲.一送.頁204.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20: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