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311A00311
字號A00311正字 - 05 - 07 
說文釋形,寒也。从仌,令聲。(魯打切)
注音ㄌㄥˇ
漢語拼音lěng
釋義

1.寒、涼。《說文解字.仌部》:「冷,寒也。」《莊子.則陽》:「夫凍者假衣於春,暍者反冬乎冷風。」唐.白居易〈長恨歌〉:「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2.淡漠、寂靜。南朝梁.武帝〈淨業賦〉:「心清冷其若冰,志皎潔其如雪。」唐.白居易〈晚出西郊〉詩:「散吏閒如客,貧州冷似村。」

3.無人過問、不受重視。如:「冷宮」、「冷門」。唐.杜甫〈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4.鄙視、譏刺。如:「冷笑」、「冷言冷語」。《北史.卷二四.列傳.崔逞》:「何容讀國士議文,直此冷笑?」

5.嚴峻。如:「冷面」。《紅樓夢》第一一五回:「那姑子知道寶釵是個冷人,也不久坐,辭了要去。」

6.突然。《紅樓夢》第九一回:「冷不防外面往裡一吹,把薛蝌唬了一大跳!」

7.姓。如漢代有冷壽光。

A00311
A00311-003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上聲》。


=>」之異體。

注音 (一)ㄌㄥˇ (二)ㄌㄧㄥˊ
漢語拼音 (一)lěng (二)líng
研訂者 姚榮松
內容

()

」為「冷」之異體。冷,《說文解字.部》:「寒也,從令聲。」按:《干祿字書.上聲》:「,力鼎反。」《佩觿.卷中》:「,魯頂翻,姓。」,《玉篇.冫部》:「,力頂切,寒,又力丁切。」《類篇.部》亦作「」。《四聲篇海.冫部》亦作:「,力頂切,寒也,又力丁切。」據此,從「令」聲之「冷」亦作:「」,自古已然,可從。

()

=>」之異體。

A00311
A00311-001
部首筆畫  - 19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部》。


注音 ㄌㄥˇ
漢語拼音 lěng
研訂者 姚榮松
內容

」為「冷」之異體。《說文解字.部》:「冷,寒也,從令聲。」字出《字彙補.冫部》:「,與冷同。」《康熙字典.冫部》引《字彙補》云:「,同冷。」《文大辭典.冫部》、《漢語大字典.冫部》、《中華字海.冫部》均於冫部收「」,並皆據《字彙補》,今據此收。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上聲.頁11.右
五經文字
冫部.頁60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佩觿
卷中.頁21.左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三十八梗.魯朾切.頁421
上聲.四十一迥.朗鼎切.頁429
平聲.十五青.郎丁切.頁245
平聲.十五青.郎丁切.頁245
四部備要本.平聲.頁8
顧氏補刊本.卷四.頁522
附錄.頁823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上聲.二十三梗耿靜韻.頁105.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偏旁相似.頁121.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經上上聲.頁166.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5: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