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309A00309A00309A00309A00309
字號A00309正字 - 04 - 06 
說文釋形

大徐本:
,水堅也。从仌,从水。,俗冰从疑。臣鉉等曰:「今作筆陵切,以為冰凍之冰。」(魚陵切)
,凍也。象水凝之形。凡仌之屬皆从仌。(筆陵切)
段注本:
,水堅也。从水、仌。,俗冰从疑。(魚陵切)
,凍也。象水冰之形。凡仌之屬皆从仌。(筆陵切)

注音ㄅㄧㄥ
漢語拼音bīng
釋義

1.水於攝氏零度以下所凝結成之固體。說文解字.冫部》:「冰,水堅也。」晉.陸機〈苦寒行〉詩:「凝冰結重澗,積雪被長巒。」《紅樓夢》第六四回:「因寶玉素昔秉賦柔脆,雖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井水將茶連壺浸在盆內,不時更換,取其涼意而已。」

2.以冰防腐或降溫。如:「冰敷」、「把這塊肉冰起來。」

3.寒冷如冰。如:「冰涼」、「冰冷」。

4.清高、純潔。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二首之一:「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5.白嫩似冰。如:「冰肌」、「冰膚」。

6.冷酷、無情。《朱子語類.卷一二五.老氏.老子書》:「其心都冷冰冰地了,便是親人也不卹。」

7.比喻受人冷落。如:「他被冰了許多年,現在才受重用。」

8.姓。如明代有冰如鑑。

A00309
A00309-006
部首筆畫 丿 - 02 - 03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部》。


注音 ㄅㄧㄥ
漢語拼音 bī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冰」之異體。《說文解字.部》:「,凍也。象水凝之形。」之筆勢稍變乃作,故《四聲篇海.部》云:「,音冰。古文誤作字。」既為冰之異體,之變體,故亦為冰之異體。

A00309-001
部首筆畫  - 02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部》。


注音 ㄅㄧㄥ
漢語拼音 bī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冰」之異體。「冰」今為冰凍之冰,本字作。《說文解字.部》:「,凍也。象水凝之形。筆陵切。」又:「冰,水堅也。臣鉉等曰:今作筆陵切,以為冰凍之冰。」《玉篇.部》:「冰,A00440-007膺切,水堅也。今筆陵切。」《隸辨.平聲.蒸韻》:「冰,〈夏堪碑〉操絜冰雪。按《五經文字.部》云:冰,古凝字。經典相承以為冰凍字,《說文》冰凍之冰本作,後人以冰代。」《洪武正韻.庚韻》:「古文冰作,凝作冰,後人以冰代,以凝代冰。」是冰本為凝之本字,今人乃用為凍之字。

A00309-005
部首筆畫  - 00 - 02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卷六.偏旁.字》。


#「」另兼正字。

注音 ㄅㄧㄥ #ㄅㄧㄥ
漢語拼音 bīng #bī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冫」為「冰」之異體。《說文解字.部》:「,凍也。象水凝之形。凡之屬皆從。筆陵切。」《隸辨.卷六.偏旁》:「,《說文》作,象水凝之形,隸變如上,亦作冫。」《四聲篇海.冫部》:「冫,鄙陵切,冬寒水結也。」《字鑑.平聲.蒸韻》:「冰、堅也。古文冰作,凝作冰。後人以冰代,以凝代冰,冰偏旁作冫,凡冬寒凍馮冷凋冶之屬從冫。」《正字通.人部》:「字之訛,古文冰,形似二入本作,篆作,亦作,旁省作冫,半體也。」冫是作為偏旁用時之隸變,後人既以冰代,故冫亦為冰(音ㄅㄥ)之異體。

#「」另兼正字。

A00309
A00309-002
部首筆畫  - 00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人部》。


注音 ㄅㄧㄥ
漢語拼音 bī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冰」之異體。《說文解字.部》:「,凍也。象水凝之形。凡之屬皆從。筆陵切。」《正字通.人部》:「字之訛,古文冰形似二入,本作,篆作,亦作,旁省作,半體也,與次字從二別。」《正字通.部》:「冰○篆作,冰本作,凝本作冰,後人以冰代,以凝代冰。《說文》凝為俗冰字,今《易》、《書》並從凝,不借用冰。《通雅》曰:文大減,故加水作冰。」按本作,筆勢稍變作,偏旁作,後以其筆畫太減渻,故如《通雅》所說加水作冰,乃與凝之本字冰混同。故《說文》云:「凝、俗冰從疑。」但經典相承皆以冰音ㄅㄥ,不與凝混。故定為冰(音ㄅㄥ)之異體。

A00309-003
部首筆畫  - 01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平聲》。


注音 ㄅㄧㄥ
漢語拼音 bī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冰」之異體。《說文解字.部》:「,水堅也。從,從水,魚陵切。臣鉉等曰:今作筆陵切,以為冰凍之冰。」《干祿字書.平聲》:「冰,上通下正。」《字彙.水部》:「、俗冰字。」《字彙.部》:「冰○歐陽氏曰作非,省筆也。」《正字通.水部》:「,俗字。」按之俗字,故亦為冰(音ㄅㄥ)之異體,冰之作,乃省筆也。

A00309
A00309-008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冰字》引〈晉爨寶子碑〉。


=>」之異體。

注音 (一)ㄅㄧㄥ (二)(1)ㄋㄧˋ (2)ㄋㄧㄠˋ
漢語拼音 (一)bīng (二)(1)nì (2)niào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

」為「冰」之異體。《說文解字.部》:「冰,水堅也。從,從水。魚陵切。臣鉉等曰:今作筆陵切,以為冰凍之冰。」《偏類碑別字.冫部》引〈晉爨寶子碑〉作「」。考《隸辨.卷六.偏旁》云:「,《說文》作,象水凝之形,隸變如上,亦作冫。從之字,凍或借涷,凌亦借淩,冷亦借泠。」則冰寫作,亦猶凍寫作涷,凌寫作淩之比也,故定為冰之異體。

()

=>」之異體。

A00309
A00309-004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部》。


=>」之異體。

注音 (一)ㄅㄧㄥ (二)ㄋㄧㄥˊ
漢語拼音 (一)bīng (二)ní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

」為「冰」之異體。《說文解字.部》:「,水堅也。從、從水。魚陵切。臣鉉等曰:今作筆陵切,以為冰凍之冰。」《隸辨.卷六.偏旁》:「《說文》作,象水凝之形,隸變如上,亦作冫。」按隸變作冫,故亦從隸變作冰,今以為冰凍之冰(音ㄅㄥ)之異體。

()

=>」之異體。

A00309
A00309-008-1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之異體。

注音 (二)ㄅㄧㄥ (一)ㄅㄥ
漢語拼音 (二)bīng (一)bē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

」為「冰」之異體。此字僅見於《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云:「冰,以上古文。」,按「」字已考定為之筆勢變異,定作冰之異體(參見字)。而從崩得聲,崩冰古音皆幫母蒸部字,則其音應無可疑。《字學三正》既云為冰之古文,可據以定為冰之異體。

()

=>」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十六蒸.頁195.左
平聲.十六蒸.頁195.左
隸辨
卷二.平聲.十六蒸.頁275.右
卷二.平聲.十六蒸.頁277.右
卷六.偏旁.頁927.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平聲.頁9.右
五經文字
冫部.頁60
冫部.頁60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佩觿
辨證.頁45.右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六蒸.非陵切.頁250
平聲.十六蒸.魚陵切.頁251
去聲.四十七證.逋孕切.頁610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二.平聲.十六蒸.頁37.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仌部.頁13.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平聲.頁220.左
卷二.古文字略.頁304.左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下.頁200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經上平聲.頁161.左
卷二.經上平聲.頁161.左
卷二.經上平聲.頁161.左
卷二.經上平聲.頁161.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7 17: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