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
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A00297
A00297A00297
字號A00297正字 - 03 - 05 
說文釋形大徐本:,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凡冊之屬皆从冊。,古文冊从竹。(楚革切)
段注本:,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者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凡冊之屬皆从冊。,古文冊,从竹。(楚革切)
注音(一)ㄘㄜˋ (二)ㄔㄞˇ
漢語拼音(一)cè (二)chǎi
釋義

(一)   ㄘㄜˋ

1.  符命。《說文解字.冊部》:「冊,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書經.周書.顧命》:「太史秉書,由賓階隮,御王冊命。」

2.  賜封。如:「冊封」、「冊立」。《舊唐書.卷一四.順宗本紀》:「戊申,詔以冊太子,禮畢,赦京城繫囚。」唐.陳鴻《長恨傳》:「明年,冊為貴妃,半后服用。」

3.  古代稱編綴竹簡成書為冊。亦作「策」。《六書正譌.入聲.陌麥昔韻》:「冊,以竹為之,而聯以繩,象形,通用策。」《書經.多士》:「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明.朱載堉《樂律全書》卷九:「單執一札謂之簡,連編諸簡乃名為策,故於文或作冊,象其編簡之形。」

4.  泛指書籍、簿本。如:「紀念冊」、「點名冊」。明.張丑《清河書畫舫》卷八上:「崇禎戊辰,暮春之望,過項氏,獲觀宋元畫冊,內有宋高宗人參地黃圖贊對幅。」

5.  當量詞:。計算書本數量之單位。如:「第二冊」、「人手一冊」。

6.  計謀。通「策」。漢.王充《論衡.骨相》:「大梁人尉繚說秦始皇以併天下之計,始皇從其冊。」《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此全師保勝安邊之冊。」

(二)   ㄔㄞˇ

夾有繡花圖樣之紙本。如:「樣冊子」、「樣冊兒」。

A00297
A00297-015
部首筆畫  - 06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入聲.麥韻.冊字》引〈吉成侯州輔碑〉。


注音 (1)ㄔㄞˇ (2)ㄘㄜˋ
漢語拼音 (1)chǎi (2)cè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冊」之異體。冊,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作「」,云:「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隸辨.卷六.偏旁》「」字下云:「冊,與說文同,象形。亦作,省作冊,經典相承用此字。」大徐本《說文解字.冊部》隸定作「冊」,標準字體亦作「冊」。《漢隸字源.入聲.麥韻》引〈吉成侯州輔碑〉、《隸辨.入聲.麥韻》引〈州輔碑〉、《金石文字辨異.入聲.陌韻》亦引〈州輔碑〉作「」,《經典文字辨證書.部》則以「」為正,「冊」為通而「」為俗。故「」字可收為「冊」之異體。

A00297
A00297-019
部首筆畫  - 11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陌韻.冊字》引〈隋曹子建碑〉。


A00297-001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入聲》。


注音 (1)ㄔㄞˇ (2)ㄘㄜˋ
漢語拼音 (1)chǎi (2)cè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冊」之異體。冊,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作「」,云:「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隸辨.卷六.偏旁》「」字下云:「冊,與說文同,象形。亦作,省作冊,經典相承用此字。」大徐本《說文解字.冊部》隸定作「冊」,標準字體亦作「冊」。《敦煌俗字譜.冂部》、《宋元以來俗字譜.五畫》、《彙音寶鑑.經上入聲》、《異體字手冊.五畫》、韓國《基礎漢字表》、《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五畫》、《漢語大字典.冂部》、《學生簡體字字典.冂部》、《中華字海.冂部》等皆以「」為正體;《經典文字辨證書.部》以「」為「」字之俗;《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入聲》以「」為「冊」之俗字;《中文大辭典.冂部》則引《正韻》謂「」與「冊」同;《佛教難字字典.冂部》亦引《字學舉隅》謂「」字同「冊」;然則「」、「冊」無別。故「」字可收為「冊」字之異體。

A00297
A00297-014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冊字》引〈唐伏寍縣令龐敬墓誌〉。


=>」之異體。

注音 (一)(1)ㄔㄞˇ (2)ㄘㄜˋ (二)ㄖㄢˇ
漢語拼音 (一)(1)chǎi (2)cè (二)rǎn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

」為「冊」之異體。冊,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作「」,云:「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隸辨.卷六.偏旁》「」字下云:「冊,與說文同,象形。亦作,省作冊,經典相承用此字。」大徐本《說文解字.冊部》隸定作「冊」,標準字體亦作「冊」。《偏類碑別字.冂部》引〈唐伏寍縣令龐敬墓誌〉作「」,《佛教難字字典》亦引碑文謂「」同「冊」;《四聲篇海.部》謂「」為古文,《中華字海.丨部》則引《篇海》謂「」同「」,然則「」字可收為「冊」之異體。

()

=>」之異體。

A00297
A00297-002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中文大辭典.部》。


注音 (1)ㄔㄞˇ (2)ㄘㄜˋ
漢語拼音 (1)chǎi (2)cè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冊」之異體。冊,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作「」,云:「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隸辨.卷六.偏旁》「」字下云:「冊,與說文同,象形。亦作,省作冊,經典相承用此字。亦作。」大徐本《說文.冊部》隸定作「冊」,標準字體亦作「冊」;俗或書作「」。《玉篇零卷.部》、《冊部》、《字彙.冂部》皆以「」為正體,而《正字通.冂部》云:「,同,俗省。」《康熙字典.冂部》云:「,當作,今文皆作。」故《中文大辭典.冂部》云:「,與冊同。」據此,「」字可收為「冊」字之異體。

A00297
A00297-025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冊字》引〈隋伍道進墓誌〉。


A00297
A00297-029-2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丿部》。


A00297
A00297-003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冊字》引〈隋范安貴墓誌〉。


注音 (1)ㄔㄞˇ (2)ㄘㄜˋ
漢語拼音 (1)chǎi (2)cè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冊」之異體。冊,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作「」,云:「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隸辨.卷六.偏旁》「」字下云:「冊,與說文同,象形。亦作,省作冊,經典相承用此字。」大徐本《說文》隸定作「冊」,標準字體亦作「冊」。《碑別字新編.六畫》引〈隋范安貴墓誌〉作「」,《中華字海》亦引〈范安貴墓誌〉謂:「,同。」故「」字可收為「」字之異體。

A00297
A00297-004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段注本《說文.冊部》。


注音 (1)ㄔㄞˇ (2)ㄘㄜˋ
漢語拼音 (1)chǎi (2)cè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冊」之異體。冊,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作「」,云:「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隸辨.卷六.偏旁》「」字下云:「冊,與說文同,象形。亦作,省作冊,經典相承用此字。」大徐本《說文解字.冊部》隸定作「冊」,標準字體亦作「冊」。由《隸辨》所言可知,「冊」字從「一」當係二編之省體,故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隸定作「」,《龍龕手鑑.雜部》、《玉篇.部》、《廣韻.入聲.麥韻》、《精嚴新集大藏音.部》、《四聲篇海.部》皆以「」為正體,《中文大辭典.冂部》則云:「,冊之本字。」今既以「冊」為正字,則「」字可收為其異體。

A00297
A00297-016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入聲.麥韻.冊字》引〈議郎元賓碑〉。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陌韻.冊字》引〈漢議郎元賓碑〉。


A00297
A00297-022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冊字》引〈魏昭儀胡明相墓誌〉。

《重訂直音篇.卷七.部》。


A00297
A00297-012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部》。


注音 (1)ㄔㄞˇ (2)ㄘㄜˋ
漢語拼音 (1)chǎi (2)cè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冊」之異體。冊,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作「」,云:「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隸辨.卷六.偏旁》「」字下云:「冊,與說文同,象形。亦作,省作冊,經典相承用此字。」大徐本《說文解字.冊部》隸定作「冊」,標準字體亦作「冊」。《宋元以來俗字譜.五畫》引〈古今雜劇〉作「」,《字彙.冂部》、《漢語大字典.冂部》、《中華字海.冂部》皆謂「」同「冊」,《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入聲》謂「」通「冊」,《正字通.冂部》則以「」為「」之楷定正體。今既以「冊」為正體,故「」字可收為其異體。

A00297
A00297-011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部》。


注音 (1)ㄔㄞˇ (2)ㄘㄜˋ
漢語拼音 (1)chǎi (2)cè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冊」之異體。冊,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作「」,云:「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隸辨.卷六.偏旁》「」字下云:「冊,與說文同,象形。亦作,省作冊,經典相承用此字。」大徐本《說文解字.冊部》隸定作「冊」,標準字體亦作「冊」。《四聲篇海.部》、《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皆謂「」為《說文》「」字;《類篇.部》、《六書正.入聲.陌麥昔韻》則逕以「」為「」、「」之正字;《中華字海.冂部》亦引《篇海》謂「冊」同「」;故「」字可收為「冊」之異體。

A00297
A00297-026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入聲》。


A00297
A00297-029-3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六畫.冊字》引〈唐幽府士曹參軍孟裕墓誌〉。


A00297
A00297-018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入聲.麥韻》。


A00297
A00297-005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部》。


注音 (1)ㄔㄞˇ (2)ㄘㄜˋ
漢語拼音 (1)chǎi (2)cè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冊」之異體。冊,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作「」,云:「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隸辨.卷六.偏旁》「」字下云:「冊,與說文同,象形。亦作,省作冊,經典相承用此字。」大徐本《說文解字.冊部》隸定作「冊」,標準字體亦作「冊」。《字彙補.冂部》、《康熙字典.冂部》、《中文大辭典.冂部》、《漢語大字典.冂部》、《中華字海.冂部》皆引《五音集韻》謂「」同「冊」,故「」字可收為「冊」之異體。

A00297
A00297-010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冊字》引〈唐州司戶張君陳夫人墓誌〉。


注音 (1)ㄔㄞˇ (2)ㄘㄜˋ
漢語拼音 (1)chǎi (2)cè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冊」之異體。冊,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作「」,云:「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隸辨.卷六.偏旁》「」字下云:「冊,與說文同,象形。亦作,省作冊,經典相承用此字。」大徐本《說文解字.冊部》隸定作「冊」,標準字體亦作「冊」。書體「冊」字或作「」,或作「」,或作「」,或作「」,或作「」;故《偏類碑別字.冂部》引〈唐司戶張夫人墓誌〉定「」為「冊」,《佛教難字字典.冂部》亦引碑文定「」為「冊」;《龍龕手鏡.雜部》、《中華字海.部》則謂「」為「冊」之俗字。然則「」字可收為「冊」之異體無訛。

A00297
A00297-013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冊字》引〈唐蘇墓誌〉。


注音 (1)ㄔㄞˇ (2)ㄘㄜˋ
漢語拼音 (1)chǎi (2)cè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冊」之異體。冊,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作「」,云:「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隸辨.卷六.偏旁》「」字下云:「冊,與說文同,象形。亦作,省作冊,經典相承用此字。」大徐本《說文解字.冊部》隸定作「冊」,標準字體亦作「冊」。書體「冊」字或作「」,或作「」,或作「」,或作「」,或作「」;故《碑別字新編.六畫》、《佛教難字字典.冂部》、《中華字海.丿部》皆引〈唐蘇墓誌〉定「」為「冊」,故「」字可收為「冊」之異體。

A00297
A00297-020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冊字》引〈唐高士賈君夫人杜氏墓誌〉。


A00297
A00297-021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冊字》引〈偽周處士劉通墓誌銘〉。


A00297
A00297-017
部首筆畫  - 11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冊字》引〈隋曹植碑〉。

《中華字海.丿部》。


A00297
A00297-027
部首筆畫  - 05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部.冊字》引〈祕4.029.右1〉。


A00297-006
部首筆畫  - 05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陌韻.冊字》引〈唐渤海高府君墓志〉。


注音 (1)ㄔㄞˇ (2)ㄘㄜˋ
漢語拼音 (1)chǎi (2)cè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冊」之異體。冊,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作「」,云:「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又云:「,古文從竹。」《隸辨.卷六.偏旁》「」字下云:「冊,與說文同,象形。亦作,省作冊,經典相承用此字。」大徐本《說文解字.冊部》隸定作「冊」,標準字體亦作「冊」。「」字既省作「冊」,故從竹之古文「」字,當可書作「」。是以《金石文字辨異.入聲.陌韻》引〈唐渤海高府君墓志〉、《正字通.竹部》、《中文大辭典.竹部》、《中華字海.竹部》謂「」同「冊」,而《集韻.入聲.麥韻》、《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字彙.竹部》、《康熙字典.竹部》、《異體字手冊.五畫》、《漢語大字典.竹部》皆謂「」,古文「冊」,故「」字可收為「冊」之異體。

A00297
A00297-028
部首筆畫  - 05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六畫.冊字》引〈唐橫野軍副使樊庭觀墓誌〉。


A00297
A00297-029-1
部首筆畫  - 06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部》。


A00297
A00297-029
部首筆畫  - 06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部》。


A00297
A00297-007
部首筆畫  - 06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部.字》。


=>」之異體。

注音 (二)(1)ㄔㄞˇ (2)ㄘㄜˋ (一)(1)ㄓㄚˋ (2)ㄔㄜˋ (3)ㄕㄢˋ
漢語拼音 (二)(1)chǎi (2)cè (一)(1)zhà (2)chè (3)shàn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

」為「冊」之異體。冊,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作「」,云:「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又云:「,古文從竹。」《隸辨.卷六.偏旁》「」字下云:「冊,與說文同,象形。亦作,省作冊,經典相承用此字。」大徐本《說文解字.冊部》隸定作「冊」,標準字體亦作「冊」。古文「冊」字從竹,中間二編不省則當書作「」,故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即隸定作「」。歷來字書除《敦煌俗字譜.冂部》以「」為「冊」之俗字,《龍龕手鑑.竹部》以「」為「冊」之正體外,《玉篇.部》、《廣韻.入聲.麥韻》、《四聲篇海.部》、《中文大辭典.竹部》、《漢語大字典.竹部》皆以「」為「冊」之古文,故「」字可收為「冊」之異體。

()

=>」之異體。

A00297
A00297-009
部首筆畫  - 08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竹部》。


=>」之異體。

注音 (一)(1)ㄔㄞˇ (2)ㄘㄜˋ (二)ㄘㄜˋ
漢語拼音 (一)(1)chǎi (2)cè (二)cè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

」為「冊」之異體。冊,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作「」,云:「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又云:「,古文從竹。」《隸辨.卷六.偏旁》「」字下云:「冊,與說文同,象形。亦作,省作冊,經典相承用此字。」大徐本《說文解字.冊部》隸定作「冊」,標準字體亦作「冊」。書體「冊」字或作「」,故從竹之古文「」字當可書作「」,作「」者當係「」字之變形;故《字彙補.竹部》、《康熙字典.竹部》、《中文大辭典.竹部》、《漢語大字典.竹部》、《中華字海.竹部》皆引《字學指南》謂「」與「冊」同;《異體字手冊.五畫》亦以「」為「」之或體。故「」字可收為「冊」之異體無訛。

()

=>」之異體。

A00297
A00297-008
部首筆畫  - 08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竹部》。


注音 (1)ㄔㄞˇ (2)ㄘㄜˋ
漢語拼音 (1)chǎi (2)cè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冊」之異體。冊,段注本《說文解字.冊部》作「」,云:「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又云:「,古文從竹。」《隸辨.卷六.偏旁》「」字下云:「冊,與說文同,象形。亦作,省作冊,經典相承用此字。」大徐本《說文解字.冊部》隸定作「冊」,標準字體亦作「冊」。書體「冊」字或作「」,故從竹之古文「」字當亦可書作「」;是以《龍龕手鑑.竹部》、《四聲篇海.竹部》、《康熙字典.竹部》、《異體字手冊.五畫》、《中文大辭典.竹部》、《漢語大字典.竹部》、《中華字海.竹部》皆謂「」字同「冊」;然則「」字可收為「冊」之異體無訛。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入聲.二十一麥.頁529.左
隸辨
卷五.入聲.二十一麥.頁724.左
卷六.偏旁.頁809.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入聲.頁16.左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入聲.二十一麥.測革切.頁738
去聲.三十諫.初諫切.頁562
去聲.三十諫.所晏切.頁562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五.入聲.二十一麥.頁100.右
六書正譌
入聲.十一陌麥昔韻.頁182.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四.入聲.七陌.頁558.下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A00297-015部.頁12.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頁282
古今正俗字詁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經上入聲.頁179.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6: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