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ㄌㄧㄤˇ 1. 當量詞: (1) 古代重量單位。《說文解字. 部》:「兩,二十四銖爲一兩。」 (2) 重量單位。公制一兩為十分之一公斤;一臺兩為十六分之一臺斤。 (3) 古代計鞋履之單位。《詩經.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唐.孔穎達.正義:「屨必兩隻相配,故以一兩為一物。」 (4) 古代計布帛之單位。《小爾雅.廣度》:「五尺謂之墨,倍墨謂之丈,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 (5) 古代軍隊之編制單位。《周禮.地官.小司徒》:「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漢.鄭玄.注:「兩二十五人,卒百人。」 2. 二,凡表偶雙者稱「兩」。如:「兩本書」、「兩姊妹」。唐.李白〈長干行〉詩二首之一:「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宋.蘇東坡《東坡志林》卷二:「無事靜坐,便覺一日似兩日。」 3. 雙方、彼此。如:「兩敗俱傷」、「模棱兩可」。《三國志.卷一○.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荀攸》:「今兄弟遘惡,此勢不兩全。」 4. 幾、若干,為約略之詞。如:「兩下子」、「過兩天再看看!」 5. 同「倆」。《樂府詩集.卷八七.雜歌謠辭.歌辭.邯鄲郭公歌》:「邯鄲郭公九十九,技兩漸盡如滕口。」 (二)ㄌㄧㄤˋ 量詞。車輛單位。通「輛」。《書經.牧誓.序》:「戎車三百兩。」漢.孔安國.傳:「車稱兩。」 (三)ㄩˇ 「雨」之異體。 (四)ㄩˋ 「雨」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