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277A00277A00277A00277A00277A00277A00277A00277A00277A00277A00277A00277A00277
A00277A00277A00277
字號A00277正字 - 06 - 08 
說文釋形大徐本:,孺子也。从几,象小兒頭囟未合。(汝移切)
段注本:,孺子也。从儿,象小兒頭囟未合。(汝移切)
注音(一)ㄦˊ (二)ㄋㄧˊ
漢語拼音(一)ér (二)ní
釋義

()ˊ

1.孩童。古時男稱兒,女稱嬰,後通稱孩童為兒。如:「兒童」、「嬰兒」。《說文解字.儿部》:「兒,孺子也。」漢.無名氏〈飲馬長城窟行〉:「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牧牛尚睡,養蠶女未興。」

2.稱謂:

(1)父母呼子女為兒。唐.李商隱〈驕詩:「袞師我驕,美秀乃無匹。」《水滸傳》第四三回:「我兒,你去了許多時,這幾年正在那裡安身?」

(2)子女於父母之自稱。《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一三.古辭.焦仲卿妻》:「蘭芝慚阿母:『兒無罪過。』」《醒世恆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報仇》:「爹爹既然要去,把酒來戒了,孩兒方纔放心。」

(3)長輩稱晚輩亦曰兒。《紅樓夢》第六回:「鳳姐笑道:『你只管坐著,這是我侄兒。』」《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孫兒,我不容易看養你到而今。」

3.年輕男子。《樂府詩集.卷二五.橫吹曲辭五.南朝梁.無名氏.折楊柳歌辭》:「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唐.白居易〈雜興〉詩三首之一:「遂習宮中女,皆如馬上兒。」

4.輕視、辱罵之詞。《史記.卷一○一.袁盎晁錯列傳.袁盎》:「已而絳侯望袁盎曰:『吾與而兄善,今兒廷毀我!』」《後漢書.卷七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呂布》:「布目備曰:『大耳兒最叵信!』」

5.當詞尾,與前詞合為兒化音:

(1)接於名詞之後。如:「花兒」、「美人兒」。《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只見外面一個人,手裡拿著草書四幅,插個標要賣。」《女英雄傳》第三四回:「公子連忙回身,向著他兩個規規矩矩的一站,兩人還繃著個盤,還了一站。」

(2)接於形容詞之後。《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看那個人,卻是獄家院子打扮一個老。」《紅樓夢》第三九回:「春夏秋冬,風裡雨裡,那有個坐著的空,天天都是在那地頭子上作歇馬涼亭。」

(3)接於副詞之後。如:「快快兒」、「慢慢兒」。《紅樓夢》第四四回:「我今沒什麼疼你的,親自斟杯酒,乖乖兒的在我手裡喝一口。」《文明小史》第四○回:「少爺有事,一會就出來。」

()ˊ

姓。通「倪」。如漢代有兒寬。

A00277-009
部首筆畫  - 00 - 02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儿部》。


#「」另兼正字。

注音 ˊ #ㄖㄣˊ
漢語拼音 ér #rén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儿」為「兒」之異體。兒,《說文解字.儿部》作「」,云:「孺子也。從儿,象小兒頭囟未合。」《漢語大字典.儿部》、《中華字海.儿部》並云:「儿,兒的簡化字。」故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一表》定「儿」為「兒」。《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二畫》亦以「兒」「儿」為同字,故「儿」字可以收為「兒」字之異體。

又「儿」字《說文解字.儿部》作「」,云:「仁人也。古文奇字人也。象形。」與「孺子也」之「」字有別。

#「」另兼正字。

A00277
A00277-011
部首筆畫  - 02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八畫》引〈古今雜劇〉。


A00277
A00277-007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平聲》。


=>」之異體。

注音 (二)(1)ㄋㄧˊ (2)ㄦˊ (一)ㄇㄠˋ
漢語拼音 (二)(1)ní (2)ér (一)mào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

」為「兒」之異體。兒,《說文解字.儿部》作「」,云:「孺子也。從儿,象小兒頭囟未合。」《干祿字書.平聲》云:「,上俗下正。」而《字彙.首卷.從古》、《正字通.首卷.從古》皆云:「兒,俗作。」可知《干祿字書》之「」字,即「兒」字也。《宋元以來俗字譜.八畫》引〈取經詩話〉等亦作「」。故「」字可收為「兒」字之異體。

()

=>」之異體。

A00277
A00277-012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八畫》引〈古今雜劇〉。


=>」之異體。

注音 (一)(1)ㄋㄧˊ (2)ㄦˊ (二)ㄙˋ
漢語拼音 (一)(1)ní (2)ér (二)sì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

」為「兒」之異體。兒,《說文解字.儿部》作「」,云:「孺子也。從儿,象小兒頭囟未合。」《宋元以來俗字譜.八畫》引〈古今雜劇〉等作「」,《中華字海.网部》引《宋元以來俗字譜》謂「」同「兒」。今以「」字於字書有據,故可收為「兒」字之異體。

()

=>」之異體。

A00277
A00277-001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中文大辭典.儿部》。


注音 (1)ㄋㄧˊ (2)ㄦˊ
漢語拼音 (1)ní (2)ér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兒」之異體。兒,《說文解字.儿部》作「」,云:「孺子也。從儿,象小兒頭囟未合。」「」形見於《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二畫》,《佛教難字字典.儿部》亦作「」;《中文大辭典.儿部》、《漢語大字典.儿部》、《中華字海.儿部》等則據《宋元以來俗字譜》所引〈列女傳〉等定「」為「兒」之俗字。今考〈列女傳〉等「兒」字書作「」,而《字彙.首卷.從古》、《正字通.首卷.從古》皆云:「兒,俗作。」可知字書「」字當係「」字之形訛也。然「」字雖係形訛,後世字書多有蒐錄者,故可收為「兒」字之異體。

A00277
A00277-005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首卷.從古》。


注音 (1)ㄋㄧˊ (2)ㄦˊ
漢語拼音 (1)ní (2)ér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兒」之異體。兒,《說文解字.儿部》作「」,云:「孺子也。從儿,象小兒頭囟未合也。」「」形首見於《碑別字新編.八畫》所引〈魏元茂墓誌〉,《字彙.首卷.從古》、《正字通.首卷.從古》皆云:「兒,俗作。」《干祿字書.平聲》、《宋元以來俗字譜.八畫》引〈列女傳〉等、《彙音寶鑑.居下平聲》、《佛教難字字典.儿部》亦皆以「」為「兒」。故雖《俗書刊誤.卷一.平聲.支韻》云:「兒,俗作,非。」《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平聲》云:「兒,,非。」而「」字為「兒」字之俗寫則無疑;故「」字可收為「兒」字之異體。

A00277
A00277-008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儿部》。


注音 (1)ㄋㄧˊ (2)ㄦˊ
漢語拼音 (1)ní (2)ér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兒」之異體。兒,《說文解字.儿部》作「」,云:「孺子也。從儿,象小兒頭囟未合。」「」形見於《字彙補.儿部》。今考《漢簡文字類編.儿部》引〈居圖二○四〉兒字作「」,《中國書法大字典.儿部》引〈懋孝〉作「」,或可推知「」字當係書體連筆而成者,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為「兒」字之異體。

A00277
A00277-017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儿部》。


A00277
A00277-020-1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彙音寶鑑.龜下平聲》。


A00277
A00277-004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


注音 (1)ㄋㄧˊ (2)ㄦˊ
漢語拼音 (1)ní (2)ér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兒」之異體。兒,《說文解字.儿部》作「」,云:「孺子也。從儿,象小兒頭囟未合也。」「」形首見於《宋元以來俗字譜.八畫》引〈嶺南逸事〉,《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平聲》云:「兒,本作,俗作。」《彙音寶鑑.下平聲》、《學生簡體字字典.臼部》亦皆作「」,故「」字可收為「兒」字之異體。

A00277
A00277-002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支韻》。


注音 (1)ㄋㄧˊ (2)ㄦˊ
漢語拼音 (1)ní (2)ér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兒」之異體。兒,《說文解字.儿部》作「」,云:「孺子也。從儿,象小兒頭囟未合。」《集韻.平聲.支韻》云:「兒,古作。」《正字通.儿部》亦引《同文鐸》云:「兒,古作。」《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平聲》云:「兒,本作。」〈卷二.古今字略〉又云:「,古兒字。」然則,「」字可收為「兒」字之異體。

又《類篇.儿部》云:「兒,古作。」「」、「」形近,亦「兒」字之異體也。

A00277
A00277-020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平聲.支韻》。


A00277
A00277-019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支韻.字》引〈楊統碑〉。


A00277
A00277-014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儿部.兒字》引〈隋姚佰兒造象〉。


A00277
A00277-006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儿部》。


注音 (1)ㄋㄧˊ (2)ㄦˊ
漢語拼音 (1)ní (2)ér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兒」之異體。兒,《說文解字.儿部》作「」,云:「孺子也。從儿,象小兒頭囟未合。」「」形初見於《碑別字新編.八畫》所引〈隋夫人衛美墓誌銘〉,《佛教難字字典.儿部》、《中華字海.臼部》亦皆以「」、「兒」同字,故「」字可收為「兒」字之異體。

又《偏類碑別字.儿部》引〈齊法義優婆姨等造象頌〉作「」,「」、「」形近,當亦「兒」字之異體。

A00277
A00277-020-2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八畫.兒字》引〈魏晉豐縣造亮壽佛像〉。


A00277-010
部首筆畫  - 02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八畫》引〈嶺南逸事〉。


=>」之異體。
=>」之異體。

注音 (二)(1)ㄋㄧˊ (2)ㄦˊ (一)ㄇㄠˋ (三)ㄨㄢˊ
漢語拼音 (二)(1)ní (2)ér (一)mào (三)wán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

」為「兒」之異體。兒,《說文解字.儿部》作「」,云:「孺子也。從儿,象小兒頭囟未合。」《宋元以來俗字譜.八畫》引〈嶺南逸事〉作「」。今考《宋元以來俗字譜.人部》引〈列女傳〉書「倪」作「」,依偏旁類推,可知「」字當係「兒」字之俗寫。故「」字可收為「兒」字之異體。

又:《說文解字.部》云:「,頌儀也。從人,白,象人面形。貌,籀文從豹省。」今以「貌」為正體,而收「」字為其異體。故「」形同時兼為「兒」、「貌」二字之異體。

()

=>」之異體。

()

=>」之異體。

A00277
A00277-003
部首筆畫  - 01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見部》。


注音 (1)ㄋㄧˊ (2)ㄦˊ
漢語拼音 (1)ní (2)ér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兒」之異體。兒,《說文解字.儿部》作「」,云:「孺子也。從儿,象小兒頭囟未合。」《四聲篇海.見部》、《字彙補.見部》皆云:「,與兒同,今文也。」按:《康熙字典.見部》、《中文大辭典.見部》、《中華字海.儿部》引《字彙補》,《漢語大字典.見部》引《改併四聲篇海》皆謂「」字與「兒」同。今以「」字同「兒」於字書有據,故可收「」字為「兒」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五支.頁25.左
隸辨
卷一.平聲.五支.頁39.右
卷一.平聲.十二齊.頁100.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平聲.頁4.左
五經文字
儿部.頁76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五支.如支切.頁27
平聲.十二齊.研奚切.頁98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平聲.四支脂之韻.頁18.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二支.頁542.上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偏旁相似.頁177
卷二.正譌.頁189
卷二.古文字略.頁305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下平聲.頁523.右
卷六.亀下平聲.頁478.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儿部.v1.頁264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一.平聲.五支.頁30.左
卷四.去聲.三十六效.頁254.左
卷四.去聲.三十六效.頁254.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