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
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A00270
字號A00270正字 - 04 - 06 
說文釋形「兆」《說文》作「」。
大徐本:,灼龜坼也。从卜、。象形。,古文兆省。(治小切)
段注本:,灼龜坼也。从卜、。象形。,古文省。(治少切)
注音ㄓㄠˋ
漢語拼音zhào
釋義

1.  龜甲、獸骨燒灼後所出現之裂紋,古人藉以占卜吉凶《說文解字.卜部》:「兆,灼龜坼也。《禮記.月令》:「命大史釁龜筴,占兆審卦吉凶。」唐.韓愈〈復志賦〉:「假大龜以視兆兮,求幽貞之所廬。」

2.  占卜。《左傳.襄公五年》:「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兆雲詢多,職競作羅。』」晉.杜預.注:「兆,卜;詢,謀也。」《漢書.卷四.文帝紀》:「兆得大橫。」

3.  事前顯露之徵候、跡象。《康熙字典.兒部》:「兆,朕兆。」《荀子.王制》:「相陰陽,占祲兆。」駱賓王〈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詩:「離前吉夢成蘭兆,別後啼痕上竹生。」

4.  開始、萌生。三國魏.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然智者之慮,慮於未形;達者所規,規於未兆。」宋.王讜《唐語林.卷八.補遺》:「十道既已兆亂,則內地必置九道,以除其亂。」

5.  墓地。《爾雅釋言》:「兆,塋也。」《左傳哀公二年》:「若其有罪,絞縊以戮;桐棺三寸,不設屬辟;素車樸馬,無入於兆。」晉.杜預.注:「兆,葬域。」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力能改葬,終葬汝於先人之兆。」

6.  數詞,古以十億為兆,今以萬億為兆,借指極多。《廣韻.上聲.小韻》:「十億曰兆。」《書經.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蘇軾〈代張方平諫用兵書〉:「上以安二宮朝夕之養,下以濟四方億之命,則臣雖老死溝壑,瞑目於地下矣!」

7.  姓。如明代有兆元享。

A00270
A00270-019
部首筆畫 丿 - 05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兆字》引〈苻秦廣武將軍碑〉。


A00270
A00270-015
部首筆畫  - 03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兆字》引〈帝堯碑〉。


A00270
A00270-014
部首筆畫  - 03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兆字》引〈金恭碑〉。


A00270
A00270-011
部首筆畫  - 04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篠韻.兆字》引〈東魏高湛墓誌銘〉。


注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灼龜坼也。從卜,,象形。,古文省。」《金石文字辨異.上聲.篠韻》、《碑別字新編.六畫》引〈東魏高湛墓誌銘〉兆作「」形。蓋隸書兆有作「」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金恭碑〉),其形之楷化即易成「」形。故「」為「兆」之異體字。

A00270
A00270-016
部首筆畫  - 05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兆字》引〈魏元寧墓誌〉。


A00270
A00270-006
部首筆畫  - 05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中國書法大字典.部》。


注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灼龜坼也。從卜,,象形。,古文省。」《中國書法大字典.部》引〈魏曹真殘碑陰〉兆作「」,右形保存「卜」形,左旁「」及中「」,乃隸體楷化之形。(隸書「兆」有作形者,見《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楊震碑陰〉),故「」為「兆」之異體字。

A00270
A00270-005
部首筆畫  - 05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部.兆字》引〈祕3.015.左7〉。


注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灼龜坼也。從卜,,象形。,古文省。」隸書或作(《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韓碑陰〉)。《敦煌俗字譜.部》兆字多作「」形,(如:〈祕3.015.左7〉、〈祕9.093.左3〉、〈祕16.008.右7〉),蓋即前引隸書楷化之形。故「」可視為「兆」之異體字。

A00270
A00270-017
部首筆畫  - 05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兆字》引〈唐覀廟堂碑〉。


A00270
A00270-020
部首筆畫  - 02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兆字》引〈成陽靈臺碑〉。


A00270
A00270-030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兆字》引〈魏筍景墓誌〉。


A00270
A00270-004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兆字》引〈魏元定墓誌〉。


注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灼龜坼也。從卜,,象形。,古文省。」隸書或作(《隸辨.上聲.小韻》引〈華山廟碑〉),蓋古文兆形之變,《碑別字新編.六畫》收「」形(〈魏元定墓誌〉),蓋即由隸書楷化而來。故「」為「兆」之異體字。

A00270
A00270-023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兆字》引〈西嶽華山廟碑〉。


A00270
A00270-021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小韻》。

《重訂直音篇.卷五.兆部》。


A00270
A00270-027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兆字》引〈隋唐直墓誌〉。


A00270
A00270-009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兆字》引〈隋虎賁內郎將關明墓誌〉。


注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灼龜坼也。從卜,,象形。,古文省。」《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韓碑陰〉作,此為隸體,《偏類碑別字.部》引〈隋虎賁內郎將關明墓誌〉作「」,《碑別字新編.六畫》引〈隋關明墓誌〉同,此皆楷體之兆,較前引隸書增一筆,《中國書法大字典.部》引〈等慈寺碑〉亦作「」,故「」為「兆」之異體字。

A00270
A00270-028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兆字》引〈唐孫公亡夫人李氏墓誌〉。


A00270
A00270-010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兆字》引〈隋造龍華碑〉。


注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灼龜坼也。從卜,,象形。,古文省。」《偏類碑別字.部》引〈隋造龍華碑〉作「」,《佛教難字字典.部》引「碑文」作「」,都從二工。按隸書有從二「土」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孟郁脩堯廟碑〉),有從「北」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楊震碑陰〉),蓋皆「兆」之變形,今楷書或從二「工」,當即隸體二「土」之變形。故「」為「兆」之異體字。

A00270
A00270-013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兆字》引〈隋□順墓誌〉。


注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灼龜坼也。從卜,,象形。,古文省。」隸書「兆」有作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孟郁脩堯廟碑〉),有作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西嶽華山廟碑〉),今《碑別字新編.六畫》有作「」者(〈隋造龍華碑〉)、有作「」者(〈隋□順墓誌〉),此等楷體蓋皆承隸書而小有變化者。故「」為「兆」之異體字。

A00270
A00270-026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兆字》引〈隋關明墓誌〉。


A00270
A00270-029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篠韻.兆字》引〈唐濮陽吳府君墓誌銘〉。

◎「」或為「」。


=>」之異體。

A00270
A00270-031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卜部》。

◎「」,今標準字體作「」。


#「C00881」另兼正字。

A00270
A00270-001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卜部》。


注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灼龜坼也。從卜,,象形。,古文省。」即篆文之隸定字形。兆即古文之隸定字形。《玉篇零卷.兆部》收「」字,《集韻.上聲.小韻》、《類篇.卜部》等都收「」字,同「兆」。故「」為兆之異體字。

A00270
A00270-007
部首筆畫  - 03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中國書法大字典.部》。


注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灼龜坼也。從卜,,象形。,古文省。」隸書有作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孟郁脩堯廟碑〉)、有作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韓碑陰〉)左右之形或作「土」或作「」「」,蓋皆兆形之稍變也。《中國書法大字典,部》引〈醴泉銘碑〉、〈溫彥博碑〉兆則作「」形,左取「土」右取「」,亦兆形之稍變者,故「」為「兆」之異體字。

A00270
A00270-008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上聲》。


注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灼龜坼也。從卜,,象形。,古文省。」隸書兆有作「」者(《漢隸字源.上聲.小韻》引〈孟郁脩堯廟碑〉),《干祿字書.上聲》即有楷化之「」形,以「兆」為正體,則「通」兆。《四聲篇海.土部》亦收「」形,故「」為「兆」之異體字。

A00270
A00270-003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土部》。


注音 ㄓㄠˋ
漢語拼音 zhào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灼龜坼也。從卜,,象形。,古文省。」隸書或作「」(《漢語大字典.土部》引〈西嶽華山廟碑〉),然《隸辨.上聲.小韻》引〈華山廟碑〉作「」,不知孰是。然則《佛教難字字典.部》引《字學舉隅》以「」為「兆」字,是「」當為「兆」之異體字。

A00270-012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兆字》引〈魏梁州刺史元演墓誌〉。


#「」另兼正字。
=>」之異體。

注音 (二)ㄓㄠˋ (一)ㄊㄧㄠˇ #ㄊㄧㄠˇ
漢語拼音 (二)zhào (一)tiǎo #tiǎo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

「宨」為「兆」之異體。兆,段注本《說文解字.卜部》云:「,灼龜坼也。從卜,,象形。,古文省。」《碑別字新編.六畫》引〈魏梁州刺史元演墓誌〉作「宨」,蓋為從宀兆聲。「宨」可視為「兆」之異體字。然「宨」音ㄊㄧㄠˇ時,是為正字。

#「」另兼正字。

()

=>」之異體。

A00270
A00270-024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六畫.兆字》引〈魏元端妻馮氏墓誌銘〉。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上聲.三十小.頁297.左
隸辨
卷三.上聲.三十小.頁413.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上聲.頁11.右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三十小.直紹切.頁394
上聲.二十九筱.徒了切.頁391
附錄.頁842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三.上聲.三十小.頁55.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三.去聲.十二嘯.頁555.上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卜部.頁19.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頁265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嬌下去聲.頁254.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9 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