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263A00263
字號A00263正字 - 01 - 03 
說文釋形大徐本:,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讀若敻。茂陵有兀桑里。(五忽切)
段注本:,高而上平也。从一在儿上。讀若敻。茂陵有兀桑里。(丑忽切)
注音(一)ㄨˋ (二)ㄨㄤ
漢語拼音(一)wù (二)wāng
釋義

()ˋ

1.  高聳平直貌。《說文解字.ㄦ部》:「兀,高而上平也。」唐.劉禹錫〈九華山歌〉:「君不見敬亭之山黃索漢漠,兀如斷岸無稜角。」

2.  光禿貌。如:「兀鷹」。唐.杜牧〈阿房宮賦〉:「蜀山兀,阿房出。」

3.  搖動、飄盪。《後漢書.卷七四下.袁紹劉表列傳.袁紹下》:「未有棄親即異,兀其根本,而能全於長世者也。」宋.蘇軾〈好事近.湖上雨晴時〉詞:「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兀。」

4.  不安貌。如:「兀兀難安」。《正字通.兒部》:「凡不安謂之兀。」漢.傅毅〈舞賦〉:「兀動赴度,指顧應聲。」

5.  渾沌無知貌。晉.陸機〈文賦〉:「兀若枯木,豁若涸流。」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三:「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6.  斷足。《正字通.兒部》:「刖足曰兀。」《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王駘,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

7.  連詞。尚、仍、還。唐.杜甫〈壯游〉詩:「黑貂寧免敝,斑鬢兀稱觴。」《水滸傳》第九一回:「黑旋風李逵兀是火剌剌的只顧砍殺。」

8.  助詞。用於句首。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兀那彈琵琶的是那位娘娘?聖駕到來,急忙迎接者。」《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齣》:「若論張協,家住西川成都府,兀誰不識此人,兀誰不敬重此人。」


=>」之異體。
A00263
A00263-001
部首筆畫  - 01 - 02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部》。


注音 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林炯陽
內容

」為「兀」之異體。兀,《說文解字.儿部》:「,高而上平也。從一在人上。」後代字書、韻書多作「兀」。惟《龍龕手鏡.部》作「」,云:「五忽反,高危貌。」《中國書法大字典.儿部》引〈文徵明〉字形作「」。按「」形蓋篆體「」之形變。故以「」為「兀」之異體字,可收。

A00263
A00263-002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人部》。

《漢語大字典.人部》。


=>」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入聲.十一沒.五忽切.頁685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君下入聲.頁26.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9 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