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仰首。《說文解字.人部》:「儼,昂頭也。」唐.韓愈〈南山〉詩:「或儼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2.莊重、恭敬。《爾雅.釋詁》:「儼,敬也。」《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儼。」東周戰國.屈原〈離騷〉:「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3.整齊。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4.宛然、彷彿。唐.趙嘏〈詠端正春樹〉詩:「一樹繁陰先著名,異花奇葉儼天成。」《紅樓夢》第五八回:「儼似同胞共出,較諸人更似親切。」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炎韻.儼字》引〈唐朗空大師塔銘〉。
(二)
「偘」為「儼」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昂頭也。從人、嚴聲。一曰:好貌。」其異體或作「偘」,《金石文字辨異.上聲.炎韻》:「偘:〈唐朗空大師塔銘〉偘禪師等,按:偘即儼。」按:「偘」又為「侃」之異體字,見《玉篇.人部》。《中文大辭典.人部》收「偘」字,僅謂「與侃同」,其釋「偘然」云:「猶侃然,不可犯貌。《北史.李雄傳》:『當官正直,偘然有不可犯之色。』」「偘然不可犯之色」釋為「侃然不可犯之色」,不如釋為「儼然不可犯之色」。以字形言,「偘」釋為「侃」之異體,較無可說;釋為「儼」之異體,則優有可說。蓋「儼」字本從「嚴」得聲,「嚴」字於金文作,見《金文編》,其上從「喦」得聲,「喦」字從三口,「偘」字當可視為從「人」從「喦」省聲,是《金石文字辨異.上聲.炎韻》以「偘」為「儼」之異體字,極為合理。據此,「偘」為「儼」之異體字。
(一)
=>「侃」之異體。
《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儼字》引〈宋明曇墓誌〉。
《偏類碑別字.人部.儼字》引〈魏陸紹墓誌〉。
《偏類碑別字.人部.儼字》引〈魏青州史元湛墓誌〉。
《隸辨.上聲.儼韻.字》引〈張公神碑〉。
《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儼字》引〈隋主簿張濬墓誌〉。
《隸辨.上聲.儼韻.字》引〈石經論語殘碑〉。
《佛教難字字典.人部》。
「」為「儼」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昂頭也。從人、嚴聲。一曰:好貌。」其異體或作「」,《隸辨.上聲.儼韻》引〈石經論語殘碑〉作,楷化後則作「」,見《佛教難字字典.人部》。據此,「」為「儼」之異體字。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炎韻.儼字》引〈北魏弔比干文〉。
「」為「儼」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昂頭也。從人、嚴聲。一曰:好貌。」其異體或作「」,見《金石文字辨異.上聲.炎韻》引〈北魏弔比干文〉。蓋其偏旁「攵」自「敢」右移至全字之右而已。據此,「」為「儼」之異體字。
「」為「儼」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昂頭也。從人、嚴聲。一曰:好貌。」其異體或作「」,見《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引〈隋主簿張濬墓誌〉,蓋「儼」字筆法小異耳。再變則作「」,見《佛教難字字典.人部》。據此,「」為「儼」之異體字。
《宋元以來俗字譜.人部》引〈通俗小說〉等。
「」為「儼」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昂頭也。從人、嚴聲。一曰:好貌。」其異體或作「」,見《宋元以來俗字譜.人部》引〈通俗小說〉、〈嬌紅記〉。蓋「嚴」字異體或作「」,故從「嚴」之「儼」或體可作「」也。據此,「」當為「儼」之異體字。
《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儼字》引〈唐周夫人墓誌〉。
《四聲篇海.口部》。
「」為「儼」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昂頭也。從人、嚴聲。一曰:好貌。」其異體或作「」,《四聲篇海.口部》:「:音儼。」又《重訂直音篇.吅部》:「:古文儼字。」雖其形構原委不夠明白。然文獻記載明確,據此,「」為「儼」之異體字。
△疑另為△疑另為「嚴」之異體
「」為「儼」之異體。《說文解字.人部》:「:昂頭也。從人、嚴聲。一曰:好貌。」其異體或作「」,見《偏類碑別字.人部》引〈魏公孫猗墓誌〉及《佛教難字字典.人部》。其字形左旁從「彳」與從「人」通,其右旁為隸體「嚴」字之楷化。據此,「」為「儼」之異體字。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