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253A00253A00253A00253A00253A00253A00253A00253A00253A00253A00253
字號A00253正字 - 14 - 16 
說文釋形,柔也。術士之偁。从人,需聲。(人朱切)
注音ㄖㄨˊ
漢語拼音
釋義

1.  術士,古代指具備專門技能或知識之人。說文解字.人部「儒,柔也,術士之。」周禮.天官.大宰:「四曰儒,以道得民。」漢.鄭玄.注:「儒,諸侯保氏有六藝以教民者。」

2.  學者、讀書人。荀子.儒效:「用雅儒,則千乘之國安;用大儒,則百里之地久。」《紅樓夢》第一回:「忽見隔壁葫蘆廟內寄居一個窮儒。」

3.  以孔子為宗師之思想學派。孟子.盡心下:「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儒。」三國志.卷一六.魏書.任蘇杜鄭倉傳.杜畿》:「今之學者,師商、韓而上法術,競以儒家為迂闊,不周用,此風俗之流弊,創業者之所致慎也。」

4.  柔順、溫文。魏書.卷五五.列傳.劉芳:「為政儒緩,不能禁止盜,廉清寡慾,無犯公私。」《鏡花緣》第一九回:「而且無論男婦,都是滿臉書卷秀氣,那種風流雅光景,倒像都從這個黑氣中透出來的。」

5.  懦弱畏事。通「」。荀子.修身:「勞苦之事,則偷儒轉脫。」唐.楊.注:「儒,亦謂懦弱畏事。」魏書.卷八八.良吏列傳.序:「是故搏擊為侯,起不旋儒弱貽咎,錄用無時。」

A00253
A00253-014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海峽兩岸簡體字研究.國共先後所頒佈的簡體字簡化字異同對照一覽表》:「儒」作「」。


A00253-006
部首筆畫  - 09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虞韻.儒字》引〈司隸校尉魯峻碑〉。


#「」另兼正字。

注音 ㄖㄨˊ #ㄖㄨㄢˇ
漢語拼音 rú #ruǎn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儒」之異體。「儒」,《說文解字.人部》:「柔也,從人需聲。」人朱切;「」,篆文作「」,《說文解字.人部》:「弱也,從人從耎。」奴亂切,是二字聲近而義微別也。「」,隸定作「」(見《漢隸字源.平聲.虞韻)引〈司隸校尉魯峻碑〉),《隸辨.平聲.虞韻》於「」字下注曰:「按:《說文》:『,弱也。』《類篇》云:『與同。』碑蓋以為儒,非即儒字也。」依此,知「儒」「」本是二字,以「」為「儒」之異體,乃聲近義可通故也,故可收。

#「」另兼正字。

A00253
A00253-015
部首筆畫  - 11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一.人部》。


A00253
A00253-010
部首筆畫  - 11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儒字》引〈魏穆子巖墓誌〉。


A00253
A00253-001
部首筆畫  - 12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中文大辭典.人部》。


注音 ㄖㄨ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儒」之異體。「」字見於《中文大辭典.人部》,曰:「與『儒』同。《集韻》:『儒,或作。』《正字通》:『,俗儒字。』」然按之《集韻.平聲.虞韻》、《正字通.人部》,其字均作「」,與此略異。細審二字,其異者僅中間豎筆穿越與否,其為一字,當可斷定。文獻或以「」為「儒」之或體,或以為俗字,是為異體無疑,故可收。

A00253
A00253-002
部首筆畫  - 12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虞韻》。


注音 ㄖㄨ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儒」之異體。「儒」,柔也,從人需聲。「」字見於《集韻.平聲.虞韻》,以為「儒」之或體,《類篇.人部》從之;《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則以為「儒」之古文,《正字通.人部》則以為「儒」之俗字。「或體」、「古文」、「俗字」,名雖不同,證「」為「儒」之異體則一也,故可收。

A00253
A00253-004
部首筆畫  - 12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人部》。


注音 ㄖㄨ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儒」之異體。「儒」字從人需聲,與此字不類。「」字始見《龍龕手鑑.人部》,曰:「同儒,人朱反。」《四聲篇海.人部》則稍易其形作「」,曰:「人朱切,與儒義同。」依此知「」恐是唐宋之際通行之俗字,亦為「儒」之異體,故可收。

A00253
A00253-008
部首筆畫  - 12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六畫.儒字》引〈唐張威賈夫人墓誌〉。


A00253
A00253-003
部首筆畫  - 12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簡文字類編.人部》。


注音 ㄖㄨ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儒」之異體。「儒」者從人需聲;需者上從雨,下從而,非是從二而也。「」者,始見《漢簡文字類編.人部》,而《偏類碑別字.人部》引〈魏張猛龍碑〉亦作始是,《干祿字書.平聲》「儒」下云:「上通下正。」可知唐以前「儒」字通行作「」也。以「」為「儒」之異體,文獻有徵,故可收。

A00253
A00253-012
部首筆畫  - 15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虞韻》。


A00253
A00253-009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虞韻.儒字》引〈隋默曹殘碑〉。


A00253
A00253-007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虞韻.儒字》引〈唐兗公頌〉。


注音 ㄖㄨ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儒」之異體。「儒」,柔也,從人需聲,非從「彳」也。「」字始見《金石文字辨異.平聲.虞韻》,為〈唐兗公頌〉之碑文,注云:「即儒。」又《碑別字新編.十六畫》引〈魏元秀墓誌〉亦如是,則偏旁由「人」訛變為「彳」,於字書有據,故「」為「儒」之異體可收。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十虞.頁63.左
平聲.十虞.頁64.右
隸辨
卷一.平聲.十虞.頁82.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平聲.頁5.右
五經文字
人部.頁10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佩觿
卷中.頁28.右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虞.汝朱切.頁81
四部備要本.平聲.頁5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古文字略.頁307
卷一.兩字辨似.頁70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下平聲.頁522.右
卷六.亀下平聲.頁478.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一.平聲.十虞.頁48.左
卷一.平聲.十虞.頁48.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