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ㄅㄧ 1. 侵迫。同「逼」。《龍龕手鏡.人部》:「偪,迫也,與逼同。」《左傳.僖公五年》:「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偪乎?」《孟子.滕文公上》:「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偪人。」 2. 相近。漢.張衡〈西京賦〉:「麀鹿麌麌,駢田偪仄。」 3. 束腿。纏縛腳脛,使跳騰輕便,俗稱為「綁腿」。《詩經.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漢.毛亨.傳:「幅,偪也,所以自偪束也。」漢.鄭玄.箋:「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禮記.內則》:「偪屨著綦。」 =>「逼」之異體。 (二)ㄈㄨˊ 「偪陽」: (1) 國名。春秋小國,位今山東省嶧縣。《左傳.襄公十年》:「夏五月甲午,遂滅偪陽。」晉.杜預.注:「偪陽,妘姓國,今彭城傳陽縣也。」 (2) 複姓。 =>「畐」之異體。 (三)ㄅㄧˋ 「逼」之異體。 「畐」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