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ㄊㄤˇ 1. 假使、如果。如:「倘然」、「倘若」。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一折:「倘或著他拿將去了,殺壞了俺兩個怎了。」《儒林外史》第三回:「何不把范進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線之明,也可憐他苦志。」 2. 停止的樣子。《集韻.上聲.養韻》:「倘,止貌」《字彙.人部》:「倘,忽止貌。」 3. 茫然無措的樣子。《集韻.上聲.蕩韻》:「倘,一曰:『自失貌。』」 4. 驚疑的樣子。《莊子.在宥》:「雲將見之,倘然止。」唐.成玄英.疏:「倘,驚疑貌。」 (二)ㄔㄤˊ 「倘佯」:安閒自在徘徊。東周戰國.宋玉〈風賦〉:「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帷,經於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也。」晉.左思〈吳都賦〉:「徘徊倘佯,寓目幽蔚。」亦作「徜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