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為「俊」之異體。《玉篇.人部》云:「
,下桂切,
。」《廣韻.去聲.霽韻》亦云:「
,
。」《集韻.去聲.霽韻》、《類篇.人部》並云:「
,
,困劣貌。」《康熙字典.人部》云:「
,廣韻、集韻並胡桂切。音慧。
,困劣貌。」此為
之本義。
又《字彙.人部》云:「
,玄圭切,音攜,提也。一曰離也。」《正字通.人部》云:「
,俗攜字。」《康熙字典.人部》引《集韻》云:「
,懸圭切,音攜,提也。一曰離也。」由此可知「
」亦「攜」字之異體。音ㄒㄧ。
又《龍龕手鑑.人部》「
」為「
」之俗。《四聲篇海.人部》「
」又「
」之俗。按《玉篇.人部》云:「俊,子峻切。才過千人也。
,同上。」《廣韻.去聲.稕韻》:「
,智過千人曰
。子峻切。俊,上同。」是則可知「
」為「俊」之異體,而「
」、「
」並為「
」之俗字,而「
」為「俊」之異體,亦可以斷定矣。音ㄐㄩㄣˋ。
#「儶」另兼正字。
(二)
=>「攜」之異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