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託、寄託。同「託」。《說文解字.人部》:「侂,寄也。」清.段玉裁.注:「此與託音義皆同。」《集韻.入聲.鐸韻》:「侂,《說文》:『(寄)也。』謂依止也。」民國.章太炎〈述圖〉:「古之畫者侂於工師,今之畫者侂於名士。」
2. 毀。《龍龕手鑑.人部》:「侂,毀也。」《廣韻.入聲.鐸韻》:「侂,毀也。」
=>「託」之異體。
〔關鍵文獻〕
《集韻》。
(一)
「」為「侂」之異體。侂,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作「」,云:「寄也,從人聲。,古文宅。」注云:「此與託音義皆同,俗作托,非。」今考《集韻.入聲.鐸韻》云:「侂,《說文》寄也。或作、。」《正字通.人部》亦云:「侂,、、侂並同;俗作託、托,非。」《康熙字典.人部》則引《集韻》云:「侂,本字。」又云:「或亦作。」按「」、「」但末筆筆勢稍異而無別也。然則可以推知「侂」、「」、「」三字無別,故可收「」字為「侂」字之異體。
(二)
=>「奼」之異體。
《字彙補》。
「」為「侂」之異體。侂,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作「」,云:「寄也,從人聲。,古文宅。」注云:「此與託音義皆同,俗作托非。」今考《字彙補.人部》云:「侂,今訛作。」又云:「,即侂字。」《康熙字典.補遺.人部》、《漢語大字典.人部》、《中華字海.亻部》皆引《字彙補》定「」同「侂」。而《中文大辭典.人部》則亦引《字彙補》而謂「,侂之俗字。」按「」字為「侂」字之形訛,故可收為其異體無訛。
《類篇》。
「」為「侂」之異體。侂,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作「」,云:「寄也,從人聲。,古文宅。」注云:「此與託音義皆同,俗作托,非。」今考《集韻.入聲.鐸韻》云:「侂,《說文》寄也。或作。」《類篇.人部》則云:「侂,《說文》寄也,或作。」按「」、「」二形但末筆筆勢稍異,其實無別也。後世字書如《正字通.人部》云:「侂,、並同,俗作託、托,非。」《康熙字典.人部》亦引《類篇》謂「與、侂並同。」故可收「」字為「侂」字之異體無訛。
段注本《說文》。
《正字通》。
《玉篇》。
「託」為「侂」之異體。侂,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作「」,云:「寄也,從人從聲。,古文宅。」注云:「此與託音義皆同,俗作托,非。」按《玉篇.人部》云:「侂,亦作託。」《古今正俗字詁.侂字》云:「侂,寄也。從人從聲。,古文宅字。此與從言託字音義皆同。又言部下曰:託,寄也,從言乇聲。論語:可,侂六尺之孤(玉篇引論語如此作),當從此作。或作託亦可。俗作托,非也。」然則「託」、「侂」二字無別。故可收「託」字為「侂」字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