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使
释义
A00134A00134A00134A00134A00134A00134A00134A00134A00134
字號A00134正字使 - 06 - 08 
說文釋形大徐本:,伶也。从人,吏聲。(疏士切)
段注本:,令也。从人,吏聲。(疏士切)
注音(一)ㄕˇ (二)ㄕˋ
漢語拼音(一)shǐ (二)shì
釋義

()ˇ

1.  命令、派遣。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使,令也。」清.段玉裁.注:「令者,發號也。」《左傳.桓公五年》:「夜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太平廣記.卷四五二.任氏》:「崟乃悉假帷帳榻席之具,使家僮之惠黠者,隨以覘之。」《水滸傳》第八五回:「若得如此,宋江星夜使人回家搬取老父,以絕根本。」

2.  奉命至他國執行任務。《論語.子路》:「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宋.邢昺.疏:「奉命出使。」《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列傳.韓非》:「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迺遣非使秦。」《清史稿.卷二一二.交聘年表一》:「光緒建元,郭嵩燾、陳蘭彬諸人分使英、美。」

3.  奉命至外國執行任務或留駐之外交長官。如:「大使」、「公使」。《集韻.去聲.志韻》:「使,將命者。」《左傳.成公九年》:「兵交,使在其間可也。」《元史.卷一一.世祖本紀八》:「日本國殺國使杜世忠等,征東元帥忻都、洪茶丘請自率兵往討。」唐.韓愈〈答渝州李使君書〉:「使至,連辱兩書,告以恩情迫切,不自聊賴。」

4.  役用、差遣。《廣韻.上聲.止韻》:「使,役也。」《論語.學而》:「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晉.范甯〈為豫章臨發上疏〉:「古之使人,歲不過三日;今之勞擾,殆無二日休停。」《紅樓夢》第二九回:「你使的人,你就帶了往你的那院裏去;使不著的,打發到那院裏去。」

5.  僕役。《董西廂》卷七:「門人報曰:『張先生僕至。』夫人與鶯教召,須臾入。僕使階前忙應喏。」《水滸傳》第七回:「林沖見說,喫了一驚,不顧女使錦兒,三步作一步跑到陸虞侯家。」《儒林外史》第一○回:「那廚役僱的是個鄉下小使。」

6.  用。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如今浮梁劉官人,有三千引茶,又標緻,又肯使錢。」《紅樓夢》第四○回:「外頭的高几恐不夠使,不如開了樓,把那收著的,拿下來使一天罷。」《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至少也得幾百塊錢,少了不夠使的。」

7.  讓、以致於。《詩經.鄭風.狡童》:「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唐.杜甫〈蜀相〉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唐.韓愈〈秋懷〉詩:「其言有感觸,使我復淒酸。」

8.  可、行、做。如:「使不得」。《紅樓夢》第九六回:「若說服裡娶親,當真使不得。」《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如要看全,也不過一百多錢,倘若租看,亦使得。」

9.  放縱、放任。如:「使性子」。《史記.卷一○○.季布欒布列傳.季布》:「復有言其勇,使酒難近。」唐.司馬貞.索隱:「因酒縱性謂之使酒,即酗酒也。」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嗜酒使氣,不守細行。」

10. 假設、如果。《論語.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國語.吳語》:「使死者無知,則已矣;若其有知,吾何面目以見員也。」《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誠臣計劃有可采者,願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漢.王充《論衡.祀義》:「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盡。」

()ˋ,ㄕˇ23之又音。

A00134
A00134-011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人部.使字》引〈隋宮人五品程氏墓誌〉。


A00134
A00134-001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人部》。


注音 (1)ㄕˇ (2)ㄕˋ
漢語拼音 (1)shǐ (2)shì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使」之異體。「使」,小篆作「」,「」即用小篆之形體。《正字通.人部》云:「使,本作。」故可收。

A00134
A00134-006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漢簡文字類編.人部》。


A00134
A00134-010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紙韻》引〈東魏石像記〉。


A00134
A00134-002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零卷.山部.字》。


=>」之異體。

注音 (二)(1)ㄕˇ (2)ㄕˋ (一)(1)ㄅㄛˊ (2)ㄅㄟˋ
漢語拼音 (二)(1)shǐ (2)shì (一)(1)bó (2)bèi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

」為「使」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云:「,令也。從人吏聲。」《玉篇零卷.山部》出「」字,云:「所几反,字書古文使字也。」《四聲篇海.山部》《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康熙字典.子部》《中文大辭典.子部》《漢語大字典.子部》《中華字海.山部》均承引之。蓋可信。

()

=>」之異體。

A00134
A00134-003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山部》。


注音 (1)ㄕˇ (2)ㄕˋ
漢語拼音 (1)shǐ (2)shì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使」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云:「,令也。從人吏聲。」《集韻.上聲.止韻》「使」下出「」字,云:「古作」,《四聲篇海.山部》字形易作「」,《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康熙字典.山部》《中文大辭典.山部》《漢語大字典.山部》均承引之,字形亦作「」,訂為「使」之異體,可信也。

A00134
A00134-004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止韻》。


注音 (1)ㄕˇ (2)ㄕˋ
漢語拼音 (1)shǐ (2)shì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使」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云:「,令也。從人吏聲。」《集韻.上聲.止韻》出「使」二字,云:「《說文》令也,古作。」唯後世字書承引均易形作「」,「」字既見《集韻》,當可收為「使」之異體字。

A00134
A00134-009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紙韻.使字》引〈北魏張猛龍碑〉。


注音 (1)ㄕˇ (2)ㄕˋ
漢語拼音 (1)shǐ (2)shì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使」之異體。使,《說文解字.人部》作,本屬人部,文獻上人旁與彳旁字或見混用,故「使」或作「」。《金石文字辨異.上聲.紙韻》引〈北魏張猛龍碑〉:「特節平西將軍。」其中「」即「使」字。文獻既然有據,收為異體可也。

A00134
A00134-013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八畫.使字》引〈魏廉富及子天長造義井佛象記〉。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上聲.六止.頁249.左
上聲.六止.頁249.左
隸辨
卷三.上聲.六止.頁350.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六止.爽士切.頁322
去聲.七志.踈吏切.頁484
去聲.七志.仕吏切.頁484
顧氏補刊本.卷五.頁678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三.人部.頁11.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六.亀上上聲.頁472.右
卷六.亀上上聲.頁472.右
卷六.亀上上聲.頁472.右
卷六.亀上去聲.頁475.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四.去聲.七志.頁213.右
卷四.去聲.七志.頁213.右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4: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