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ㄉㄧㄢˋ 1. 轅車。通「甸」。《說文解字.人部》:「《春秋傳》曰:『乘中佃。』一轅車。」《左傳.哀公十七年》:「渾良夫乘衷甸兩牡。」唐.孔穎達.疏:「甸即乘也。四丘為甸,出車一乘,故以甸為名。」 2. 承租田地耕種,或為他人傭耕之人。如「佃戶」、「佃農」。《晉書.卷二六.食貨志》:「又廣開水田,募貧民佃之。」《聊齋誌異.卷七.金和尚》:「裡中起第數十處,皆僧,無人;即有,亦貧無業,攜妻子,僦屋佃田者也。」 (二)ㄊㄧㄢˊ 1. 耕種。《龍龕手鏡.人部》:「佃,音田,作田也。」《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南有碣石、鴈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佃作而足於棗栗矣。」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佃穀先曉於農,斷訟務精於律。」 2. 打獵。通「田」、「畋」。《易經.繫辭下》:「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周易音義》:「取獸曰佃。佃,本作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