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059A00059A00059A00059
字號A00059正字 - 01 - 03 
說文釋形大徐本:,逃也。从入,从乚。凡之屬皆从。(武方切)
段注本:,逃也。从入、。凡亡之屬皆从亡。(武方切)
注音(一)ㄨㄤˊ (二)ㄨˊ
漢語拼音(一)wáng (二)wú
釋義

()ㄨㄤˊ
❶逃跑。如:「流亡」、「逃亡」。左傳.宣公二年:「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❷失去。如:「亡羊補牢」。新唐書.卷九十六.房玄齡傳:「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❸死去。如:「死亡」、「傷亡」。
❹消滅。如:「滅亡」、「敗亡」。禮記.中庸:「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❺外出不在。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聊齋志異.卷十.真生:「明日,往投刺,適值其亡,凡三謁,皆不遇。」
❻忘記。通「忘」。漢.王充.論衡.語增:「為長夜之飲,亡其甲子。」唐.戴叔倫.南野詩:「身勩竟亡疲,團團欣在目。」

死去的。如:「亡父」、「亡兄」、「未亡人」。後漢書.卷三十五.鄭玄傳:「末所憤憤者,亡親墳壟未成。」

()ˊ
沒有。同「無」。論語.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唐.韓愈.進學解:「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

A00059
A00059-007
部首筆畫  - 03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三畫.亡字》引〈齊比丘尼員空造象〉。


A00059
A00059-008
部首筆畫  - 03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亡字》引〈隋羅寶奴造象〉。


A00059-001
部首筆畫  - 01 - 03 
內容

〔關鍵文獻〕

《新加九經字樣.雜辨部》。


注音 (1)ㄨˊ (2)ㄨㄤˊ
漢語拼音 (1)wú (2)wáng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是亡之異體。亡之篆文作「」,《說文解字.亡部》云:「逃也。從入從。」字當從入,然入、人楷化後,甚易相混。今考《漢隸字源》、《隸辨》所載字形皆見「」,《新加九經字樣.雜辨部》、《玉篇.部》、《四聲篇海.部》、《集韻.平聲.陽韻》等亦皆見載此形。唯字形之右筆或作捺、或作長頓點,今取形為亡之異體。

A00059-002
部首筆畫  - 01 - 03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部》。


注音 (1)ㄨˊ (2)ㄨㄤˊ
漢語拼音 (1)wú (2)wáng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是亡之異體。亡之篆文作「」,《說文解字.亡部》云:「逃也。從入從。」是篆形之隸定形體,《類篇.部》、《字彙.入部》、《康熙字典.入部》等。既是文獻有憑,收入異體可也。

A00059
A00059-006
部首筆畫  - 01 - 0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三畫.亡字》引〈齊牛景悅造象〉。


A00059
A00059-009
部首筆畫  - 02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亡字》引〈隋李君造象〉。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十陽.頁164.右
平聲.十陽.頁164.右
隸辨
卷六.偏旁.頁938.左
卷二.平聲.十陽.頁232.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新加九經字樣
雜辨部.頁52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虞.微夫切.頁78
平聲.十陽.武方切.頁212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二.平聲.十陽.頁33.左
六書正譌
平聲.七陽唐韻.頁53.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十七陽.頁546.上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平聲.頁217.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公下平聲.頁143.左
卷二.公下平聲.頁143.左
卷六.亀下平聲.頁479.左
卷六.亀下平聲.頁479.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二.平聲.十三陽.頁108.左
卷二.平聲.十三陽.頁108.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6: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