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汲水而挖掘之深洞。《說文解字.井部》:「井,八家一井,象構韓形,甕之象也。古者伯益初作井。」《孟子.公孫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 2. 似井之坑洞。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九.金石部.石腦油》:「《集解》:『國朝正德末年,嘉州開鹽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沃之以水,則焰彌甚,撲之以灰則滅,作雄硫氣。土人呼為雄黃油。』」 3. 人口聚居之處。《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從之。」唐.陳子昂〈謝賜冬衣表〉:「三軍協慶,萬井相歡。」 4. 家鄉。宋.蘇軾〈清遠舟中寄耘老〉詩:「清遠聊為泛宅行,一夢分明墮鄉井。」 5. 周代田制以百畝為一井。其「井田」之法,以地一方里為井,一井九百畝,畫成九區,由八家各佔百畝,稱為私田,中間百畝為公田,因形如井字,故稱為「井田」。 6. 整齊貌。《金史.卷二八.禮志一》:「珠貫棋布,井然有序。」 7.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 )下坎( )上。表示君子修德,終始無變之象。 8. 姓。如明代有井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