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049A00049
字號A00049正字 - 00 - 02 
說文釋形

大徐本:,地之數也。从偶。凡二之屬皆从二。,古文。(而至切)
段注本:,地之數也。从耦一。凡二之屬皆从二。,古文二。(而至切)

注音(一)ㄦˋ (二)ㄕㄤˋ
漢語拼音(一)èr (二)shàng
釋義
(一)ㄦˋ
1. 介於一與三之間之自然數。如:「一、二、三……。」大寫作「貳」,阿拉伯數字作「2」。段注本《說文解字.二部》:「二,地之數也。从耦一。」
2. 次序列於一之後。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褭褭十三餘,荳蔻梢頭二月初。」
3. 不專一的、兩樣的。《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其子有二心,故廢之。」《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列傳.衞大經》:「卓然高行,口無二言。」
4. 改變。《左傳.僖公十五年》:「必報德,有死無二。」《宋史.卷四一八.列傳.文天祥》:「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5. 並比。《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二)ㄕㄤˋ
」之異體。 
A00049
A00049-001
部首筆畫  - 00 - 02 
內容

〔關鍵文獻〕

《金文編.卷十三.二字》引「」(散盤)。


注音 ˋ
漢語拼音 èr
研訂者 姚榮松
內容

」為「二」之小篆,段注本《說文解字.二部》:「從耦一」,段注云:「兩畫當均長,今人上短下長,便是古文上字。」按《金文編.卷十三》所錄多兩畫均長,甲文有等長也有上下筆略短者。今據金文收二畫均長者為「二」之異體字。

A00049-002
部首筆畫  - 02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去聲.至韻.字》引〈梁休碑〉。


注音 ˋ
漢語拼音 èr
研訂者 姚榮松
內容

」為「二」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二部》:「,地之數也,從耦一。,古文二。」《金文編.卷十三》:「」(從戈,釆紋君鉼)當為形之鼻祖。《漢語古文字字形表》亦收「」,見「繁君鉼」。唯字從戈,《隸辨.去聲.至韻.字》引〈梁休碑〉作「」,《龍龕手鑑》、《玉篇》等均收「,古文」《字彙》、《正字通》亦然。可從。

A00049
A00049-003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弋部》。


=>」之異體。

A00049-004
部首筆畫  - 05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寘韻.二字》引〈唐岱岳觀〉。


#「」另兼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去聲.六至.頁352.右
隸辨
卷四.去聲.六至.頁494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新加九經字樣
二部.頁43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六至.而至切.頁473
附錄.頁822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四.去聲.六至.頁68.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五.二部.頁6.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古文字略.頁304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下去聲.頁530.右
卷六.居下去聲.頁530.右
卷四.姜下去聲.頁353.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6 12: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