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
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
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A00044
字號A00044正字 - 10 - 11 
說文釋形大徐本:,上出也。从乙;乙,物之達也。乾聲。乾,籀文乾。(渠焉切,又古寒切)
段注本:,上出也。从乙;乙,物之達也。聲。,籀文乾。(渠焉切,又古寒切)
注音(一)ㄑㄧㄢˊ (二)ㄍㄢ
漢語拼音(一)qián (二)gān
釋義

()ˊ

1.  冒出。《說文解字.乙部》:「乾,上出也。」

2.  易經卦名:

(1)   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天、陽等之義。

(2)   六十四卦之一。乾()下乾()上。象徵君子應自強不息,努力永不懈怠之義。

3.  陽剛、男性。如:「乾造」、「乾宅」。《易經.繫辭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4.  姓。如唐代有乾彥思。

()ㄍㄢ

1.  沒有水分或缺乏水分。與「溼」相對。如:「乾柴」、「乾毛巾」。《詩經.王風.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乾矣。」

2.  枯竭、乾涸。如:「外強中乾」。《左傳.僖公十五年》:「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強中乾。」《山海經.北山經》:「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是水冬乾而夏流。」

3.  竭盡、沒有剩餘。如「乾杯」、「他將對方積蓄都搾乾了。」

4.  徒然、白費。如:「乾等」、「乾瞪眼」。《紅樓夢》第一二回:「熱鍋上螞蟻一般,只是乾轉。」

5.  拜認之親屬關係。如:「乾媽」、「乾爹」。《紅樓夢》第二七回:「明兒你伏侍我罷,我認你做乾女孩兒。」

6.  怠慢、置之不理。《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從今日起,且乾著他,不理他,他兩個自然該有些著慌。」

7.  表面、虛假。如:「乾笑」。《水滸傳》第二五回:「當下那婦人乾號了半夜。」

8.  聲音清脆響亮。唐.岑參〈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詩:「開瓶酒色嫩,踏地葉聲乾。」

A00044
A00044-018
部首筆畫  - 08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乾字》引〈齊比丘惠瑍造象〉。

《中華字海.乙部》。


A00044
A00044-032
部首筆畫  - 08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乙部》。


A00044-001
部首筆畫  - 08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俗書刊誤.卷一.平聲.先韻》。


注音 (1)ㄍㄢ (2)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1)gān (2)qiá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乾」之異體。乾,《說文解字.乙部》篆體作「」,從乙,聲。唯《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引〈唐李晟碑〉,《偏類碑別字.乙部》引〈魏恆農太守寇臻墓誌〉皆作「」,收入《敦煌俗字譜.乙部》、《干祿字書.平聲》、《佩觿.卷上》、《俗書刊誤.卷一.平聲.先韻》、《正字通.乙部》、《康熙字典.乙部》、《宋元以來俗字譜.十一畫》、《經典文字辨證書.乙部》。《增廣字學舉隅》以其為訛字,然已通行,應收錄。

A00044
A00044-007
部首筆畫  - 08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乾字》引〈唐景教流行碑〉。


注音 (1)ㄍㄢ (2)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1)gān (2)qiá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乾」之異體。乾,《說文解字.乙部》篆體作「」,從乙聲,唯《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乾字》引〈唐景教流行碑〉,及《偏類碑別字.乙部》引〈唐褚書聖教序〉,並見「」字,為乾之異體,此形體亦見於《敦煌俗字譜.乙部》既有所本,應予認定。

A00044
A00044-023
部首筆畫  - 08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乾字》引〈唐九成宮碑〉。


A00044
A00044-022
部首筆畫  - 08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乾字》引〈隋橋紹墓誌〉。

《中華字海.乙部》。


A00044
A00044-012
部首筆畫  - 10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仙韻.乾字》引〈孔廟置卒史碑〉。


A00044
A00044-011
部首筆畫  - 10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仙韻.乾字》引〈廣漢屬國辛通達李仲曾造橋碑〉。


A00044
A00044-021
部首筆畫  - 10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乙部.乾字》引〈隋密長盛造橋碑〉。


A00044
A00044-008
部首筆畫  - 10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乙部.乾字》引〈齊敬碑〉。


注音 (1)ㄍㄢ (2)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1)gān (2)qiá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乾」之異體。乾,《說文解字.乙部》篆體作「」,從乙聲。《偏類碑別字.乙部》及《碑別字新編.十一畫》皆引〈齊敬碑〉作「」,此形體亦見於《敦煌俗字譜.乙部》及《龍龕手鏡.卓部》。既有所本,應予認定。

A00044
A00044-024
部首筆畫  - 11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乙部.乾字》引〈晉沛國相張朗墓碑〉。


A00044
A00044-002-1
部首筆畫  - 11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辨.音辨一》。


注音 ㄍㄢ
漢語拼音 gā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乾」之異體。乾,《說文解字.乙部》篆體作「」,從乙,乙、物之達也,聲,隸定作「乾」。《字辨.音辨一》謂俗作「」,燥也,音干。《彙音寶鑑.干上平聲》、《中文大辭典.乙部》、《漢語大字典.乙部》,皆收錄之,可收。依《字辨》僅收ㄍㄢ音。

A00044
A00044-016
部首筆畫  - 11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乾字》引〈大代華岳廟碑〉。


A00044
A00044-003-1
部首筆畫  - 12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仙韻》。


注音 (1)ㄍㄢ (2)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1)gān (2)qiá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乾」之異體。乾,《說文解字.乙部》篆體作「」,從乙,乙、物之達也,聲,籀文作「」,《集韻.平聲.仙韻》據此籀文隸定作「」,其後《字彙補.乙部》、《康熙字典.乙部》、《中文大辭典.乙部》、《漢語大字典.乙部》皆收錄之。可收。

A00044
A00044-036
部首筆畫  - 12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夭部》。


A00044
A00044-028
部首筆畫  - 13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气部》。


A00044
A00044-027
部首筆畫  - 13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乙部》。


A00044
A00044-004
部首筆畫  - 18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仙韻》。


注音 (1)ㄍㄢ (2)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1)gān (2)qiá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乾」之異體。乾,《說文解字.乙部》篆體作「」,從乙,乙、物之達也,聲。唯大徐本籀文作「」,《說文繫傳》籀文作「」,段注從小徐本。《集韻.平聲.仙韻》及《類篇.乙部》,均依小徐本籀文隸定作「」。《中文大辭典.乙部》、《漢語大字典.乙部》、《中華字海.乙部》皆收錄,可收。

A00044
A00044-005
部首筆畫  - 19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乙部》。


注音 (1)ㄍㄢ (2)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1)gān (2)qiá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乾」之異體。乾,《說文解字.乙部》篆體作「」,從乙,乙、物之達也,聲。唯大徐本籀文作「」,《說文繫傳》籀文則作「」,段注從小徐本。《集韻.平聲.仙韻》及《類篇.乙部》均依小徐本籀文隸定作「」,為「乾」之異體。《字彙補.乙部》引用《集韻》而訛為「」,《康熙字典.乙部》、《中文大辭典.乙部》、《漢語大字典.乙部》皆沿而收錄,乃予收錄。

A00044
A00044-029
部首筆畫  - 20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气部》。


A00044
A00044-013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仙韻.字》引〈孔龢碑〉。


A00044
A00044-015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乙部.乾字》引〈魏魏靈藏造象記〉。

《中華字海.匕部》。


A00044
A00044-020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乙部.乾字》引〈隋仲思那造橋碑〉。

《中華字海.匕部》。


A00044
A00044-014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乙部.乾字》引〈北涼沮渠安周碑〉。


A00044
A00044-009
部首筆畫  - 11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部》。


注音 (1)ㄍㄢ (2)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1)gān (2)qiá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乾」之異體。乾,《說文解字.乙部》篆體作「」,從乙,聲。《四聲篇海.部》有「」,音乾,未釋字義。《中華字海.十部》,則謂其同「乾」,今據之而收。

A00044
A00044-037-1
部首筆畫  - 11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圖版二七八.張玄暨妻陳氏墓誌》。


=>」之異體。

A00044
A00044-031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十一畫》引〈金瓶梅〉。


A00044
A00044-017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乙部.乾字》引〈魏相州剌史元端墓誌〉。

《中華字海.卜部》。


A00044
A00044-025
部首筆畫  - 13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卓部》。

《中華字海.卜部》。


A00044-034
部首筆畫  - 00 - 03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一表》。


#「」另兼正字。
=>」之異體。

A00044
A00044-033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止部》。

《中文大辭典.止部》。


A00044-037-2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寒韻》。

《字彙.水部》。

《中文大辭典.水部》。


#「」另兼正字。

A00044
A00044-010
部首筆畫  - 05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乙部》。


注音 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qiá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乾」之異體。乾,《說文解字.乙部》篆體作「」,從乙聲。然《字彙補.乙部》於「乾」異體字「」下云:「俗作」,既有所本,乃予收錄。而《字彙補》所列之「」,係列於「渠年反」之下,不列於「古刊切」之下,故僅音「ㄑˊ」。

A00044
A00044-035
部首筆畫  - 04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夭部》。


A00044
A00044-006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阜部》。


注音 ㄑㄧㄢˊ
漢語拼音 qiá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乾」之異體。乾,《說文解字.乙部》篆體作「」,從乙聲。《集韻.仙韻》收「」為或體字,《字彙.阜部》則以其為古文,此字形亦見於《類篇.A04401-003部》、《四聲篇海.阜部》、《康熙字典.阜部》。唯《正字通.阜部》以為謬誤不可從。既有所本,應予收錄。

A00044
A00044-037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阜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隸辨
卷二.平聲.二仙.頁186.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平聲.頁5.左
新加九經字樣
雜辨部.頁52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佩觿
卷上.頁14.右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二十五寒.居寒切.頁143
平聲.二仙.渠焉切.頁168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二.平聲.二僊.頁29.左
六書正譌
平聲.十四寒桓韻.頁36.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十一先.頁545.上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五.乙部.頁13.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頁204
卷二.正譌.頁210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干上平聲.頁104.右
卷一.堅下平聲.頁42.右
卷一.堅下平聲.頁42.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一.平聲.二十六寒.頁74.左
卷一.平聲.二十六寒.頁74.左
卷二.平聲.三宣.頁88.左
卷二.平聲.二仙.頁88.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2 13: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