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
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A00037
A00037A00037
字號A00037正字丿 - 09 - 10 
說文釋形大徐本:,覆也。从入、桀。桀,黠也。《軍法》曰:「乗。」,古文乗,从几。(食陵切)
段注本:,覆也。从入、桀。桀,黠也。《軍法》入桀曰椉。,古文椉,从几。(食陵切)
注音(一)ㄔㄥˊ (二)ㄕㄥˋ
漢語拼音(一)chéng (二)shèng
釋義

()ㄔㄥˊ

1.  覆。《說文解字.桀部》:「乘,覆也。」

2.  交加。晉.潘岳〈寡婦賦〉:「氣憤薄而胸兮,涕交橫而流枕。」明史可法〈請出師討賊疏〉:「大變之初,黔黎灑泣,紳士悲哀,痛憤相乘。」

3.  駕馭、駕騎。《廣韻.平聲.蒸韻》:「乘,駕也。」《易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4.  搭坐。如:「搭乘」、「共乘」。《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嘗往洛陽買賣,乘車而回,路遇一美婦人,來求同載。」

5.  登、升。《史記.卷八二.列傳.田單》:「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陳鴻〈東城老父傳〉:「昌生七歲,趫捷過人,能摶柱梁。」

6.  趁、順著。如:「乘人之危」、「乘風破浪」。《孟子公孫丑上:「雖有智慧,不如乘勢。」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使不得休息,乘其疲弊,可一舉而滅之也。」

7.  藉用。《淮南子主術:「夫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唐柳宗元〈三戒序〉:「吾恆惡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

8.  追逐、進攻。《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漢書.卷七○.傅常鄭甘陳段傳.陳湯》:「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

9.  數學上之運算方法之一。即乘法。如:「加減乘除」、「三乘二等於六。」

10.  姓。如漢代有乘弘。《廣韻.平聲.蒸韻》:「乘,又姓,漢有乘昌,為煮棗侯。」

()ㄕㄥˋ

1.  量詞。古代計算車輛之單位。如:「萬乘之國」、「百乘之家」。《左傳閔公二年:「齊侯使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後漢書.卷一八.吳蓋陳臧列傳.臧宮》:「會屬縣送委輸車數百乘至,宮夜使鋸斷城門限。」

2.  史書。如:「史乘」。《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

3.  佛教用語。本是車乘之意,用來譬喻教法,以其能載修行者到達解脫之境界。如:「大乘」、「小乘」。

A00037
A00037-030
部首筆畫 丿 - 07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丿部.乘字》引〈魏鞏伏龍造象〉。


A00037-001
部首筆畫 丿 - 08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蒸韻.字》引〈魯峻碑陰〉。


注音 (1)ㄔㄥˊ (2)ㄕㄥˋ
漢語拼音 (1)chéng (2)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乘」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桀部》作「」,曰:「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曰:『。』,古文從几。」而段注本作「」,曰:「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入桀曰。』,古文從几。」今楷變通作「乘」(《字彙.丿部》)。字有二音:(1)食陵切,音ㄔㄥˊ,升也、登也;(2)實證切,音ㄕㄥˋ,一車四馬之總稱,即計數之量詞。

」字見《隸辨.平聲.蒸韻》引〈魯峻碑陰〉,為「乘」隸定之形。按:「乘」之甲文或作「」(粹一一○九)、「」(佚六五四)(《校正甲骨文編.卷五.二七》),金文或作「」(虢季子白盤)、「」(克鐘。並見《金文編.卷五》),其上非從「入」明矣,故李孝定先生辨之曰:「『乘』之本義為升、為登,引申之為加其上,許訓『覆也』,與加其上同意。字象人登木之形。」(《甲骨文字集釋.卷五》)說是。今若據篆文隸定,則當作「」,其作「」者,乃筆畫省變者也,故《五經文字.舛部》「」下注云:「隸省。」信然。此字雖已改易,然視之猶得其本,是為「乘」之異體,故可收。

A00037
A00037-038
部首筆畫 丿 - 08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畫.乘字》引〈齊比丘惠瑍造象〉。

《中華字海.丿部》。


A00037
A00037-023
部首筆畫 丿 - 09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蒸韻.乘字》引〈孔彪碑陰〉。


A00037
A00037-035
部首筆畫 丿 - 09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畫.乘字》引〈魏赫連悅墓誌〉。


A00037
A00037-012
部首筆畫 丿 - 09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五經文字.舛部》。


注音 (1)ㄔㄥˊ (2)ㄕㄥˋ
漢語拼音 (1)chéng (2)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見於《漢隸字源.去聲.證韻》引〈武梁祠堂畫像〉,其後《五經文字.舛部》、《敦煌俗字譜.一部》均從之。

按:「乘」,大徐本《說文解字.桀部》篆體作「」,段注本《說文解字.桀部》作「」,皆云:「覆也,從入桀。」依此,則隸定當作「」,今作「」者,乃其省變者也,唯改易不大,尚可溯原,故可收。

A00037
A00037-025
部首筆畫 丿 - 10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蒸韻.乘字》引〈殽阬君神祠碑〉。


A00037
A00037-027
部首筆畫 丿 - 10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丿部.乘字》引〈唐張興墓誌銘〉。


A00037
A00037-029
部首筆畫 丿 - 11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丿部.乘字》引〈唐奉車都尉段瑋墓誌〉。


A00037
A00037-015
部首筆畫 丿 - 13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木部》。


注音 (1)ㄔㄥˊ (2)ㄕㄥˋ
漢語拼音 (1)chéng (2)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乘」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桀部》作「」,曰:「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曰:『。』,古文從几。」而段注本作「」,曰:「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入桀曰。』,古文從几。」今楷變通作「乘」(《字彙.丿部》)。字有二音:(1)食陵切,音ㄔㄥˊ,升也、登也;(2)實證切,音ㄕㄥˋ,一車四馬之總稱,即計數之量詞。

」字僅見《四聲篇海.木部》,曰:「音『』。」按:「乘」字,《說文》析其形構為「從入桀」,隸定當作「」,復又變作「」,而字作「」者,當是增筆改易「」之形構耳,職是,此字字書雖只一見,且僅記其音讀,然觀其形體,猶能辨其異同,是為「乘」之異體可從,故可收。

A00037
A00037-031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蒸韻》。

《中華字海.部》。


A00037
A00037-002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桀部.字》。


注音 (1)ㄔㄥˊ (2)ㄕㄥˋ
漢語拼音 (1)chéng (2)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見於《玉篇.桀部》,其後《廣韻.平聲.蒸韻》、《集韻.去聲.證韻》均從之。

按:「乘」之古文,大徐本《說文》作「」,段注本《說文》作「」,皆云:「從几。」隸定作「」是也,為「乘」之異體可信,故可收。

A00037
A00037-003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桀部》。

《字彙補.部》。


注音 (1)ㄔㄥˊ (2)ㄕㄥˋ
漢語拼音 (1)chéng (2)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見四部備要本《集韻.平聲.蒸韻》,《類篇.桀部》、《字彙補.亠部》均從之。

按:「乘」之古文作「」(大徐本《說文解字.桀部》)或「」(段注本《說文解字.桀部》),隸定作「」,其作「」者,當是「」字形體之省變者也。形構既有所本,故《異體字字典》可收。

A00037
A00037-004
部首筆畫  - 12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入部》。


注音 (1)ㄔㄥˊ (2)ㄕㄥˋ
漢語拼音 (1)chéng (2)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見於《龍龕手鑑.入部》,而後《四聲篇海.入部》、《字彙補.入部》均從之。

按:「乘」之篆體作「」(大徐本《說文解字.桀部》)或「」(段注本《說文解字.桀部》),從「入桀」構形,隸定作「」,今作「」者,乃是「桀」所從之「舛」省變為「」,而成「」,視其形猶能溯其原,是為「乘」之異體,故可收。

A00037
A00037-017
部首筆畫  - 1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入部》。


#「C00400」另兼正字。

注音 (1)ㄔㄥˊ (2)ㄕㄥˋ #ㄕㄥˋ
漢語拼音 (1)chéng (2)shèng #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見於《四聲篇海.入部》,而後《字彙補.入部》、《康熙字典.入部》均從之。

按:此字恐是由「」形變而來,將「」衍為「」是也,乃依量詞「乘」而造者(說詳「」字條),為「乘」之異體,故可收。

#「C00400」另兼正字。

A00037
A00037-037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蒸韻.乘字》引〈張公神碑〉。

《中華字海.一部》。


A00037
A00037-005
部首筆畫  - 12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卜部》


注音 (1)ㄔㄥˊ (2)ㄕㄥˋ
漢語拼音 (1)chéng (2)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見於《四聲篇海.卜部》,其後《字彙補.卜部》、《康熙字典.卜部》、《中文大辭典.卜部》均從之。

按:此字之形構,既非篆體之隸變,亦非古文之改易,實未審其旨趣,《四聲篇海.卜部》只云:「音乘。」字書中亦僅《龍龕手鑑.卜部》收有一「」字(亦注云:「音乘。」),與此形近,則「」恐是由「」省變而來,乃唐、宋時「乘」字之俗寫者也。其形與「乘」雖相去遠甚,然字書已錄,衍流有本,故可收。

A00037
A00037-024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蒸韻.乘字》引〈安平相孫根碑〉。


A00037
A00037-022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漢簡文字類編.丿部》。


A00037
A00037-032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俗書刊誤.卷七.略記字始.石鼓字》。


A00037-006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蒸韻》。


注音 (1)ㄔㄥˊ (2)ㄕㄥˋ
漢語拼音 (1)chéng (2)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見於《五經文字.舛部》,而後《龍龕手鑑.亠部》、《玉篇.亠部》、《廣韻.平聲.蒸韻》、《集韻.平聲.蒸韻》等字書均從之。

按:「乘」之篆體,大徐本《說文解字.桀部》作「」,段注本《說文解字.桀部》作「」,從「入桀」,故隸定當作「」,今將其上所從之「入」改易為「亠」,而成「」,是為「乘」之異體,故可收。

A00037
A00037-007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入部》。


注音 (1)ㄔㄥˊ (2)ㄕㄥˋ
漢語拼音 (1)chéng (2)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見於《四聲篇海.入部》,而後《字彙補.木部》、《康熙字典.備考.木部》、《中文大辭典.木部》均從之。

按:「乘」之篆體,大徐本《說文解字.桀部》作「」,段注本《說文解字.桀部》作「」,皆云:「從入桀。」則隸定當作「」為是,今既以楷定之「乘」為正字,而列「」為異體,自可信從,故可收。

A00037
A00037-013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入部》。


注音 (1)ㄔㄥˊ (2)ㄕㄥˋ
漢語拼音 (1)chéng (2)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見於《龍龕手鑑.入部》,而後《四聲篇海.入部》、《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均從之。

按:此字與「」當是同一字,均為篆體隸定之形,所異者,乃此字於所從之「入」「桀」中增多一小畫而為「」耳!「」為「乘」之異體(說見「」字條),則「」為「乘」之異體,當可信從,故可收。

A00037
A00037-021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漢簡文字類編.丿部》。


A00037
A00037-018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漢簡文字類編.丿部》。


A00037
A00037-011
部首筆畫  - 07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入部》。

▲此字音讀為ㄕㄥˋ時,為「乘」之異體。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乘」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桀部》作「」,曰:「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曰:『。』,古文從几。」而段注本作「」,曰:「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入桀曰。』,古文從几。」今楷變通作「乘」(《字彙.丿部》)。字有二音:(1)食陵切,音ㄔㄥˊ,升也、登也;(2)實證切,音ㄕㄥˋ,一車四馬之總稱,即計數之量詞。

」字僅見《龍龕手鑑.入部》,為古文,車也。按:《龍龕手鑑.入部》將「」、「」、「」、「」四字同列,其下注云:「四古文。時正反,車-也。」「」字當是篆文「從入桀」之楷變者,則「」即「」,「」即「」也。又《龍龕手鑑.亠部》有「」字,注曰:「登也、駕也。……今作『』。」然《龍龕手鏡.亠部》則云:「今作『』。」可從。據此,則「」、「」、「」、「」四字乃「」之古文也。又按:「」字義為「車(乘)」,且其形構,上所從之「」,當是「」之省變;下從「車」,率計車之數故也,則「」乃「乘」字計數之量詞之異體,故可收。

A00037
A00037-008
部首筆畫  - 08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蒸韻》。

▲此字音讀為ㄕㄥˋ時,為「乘」之異體。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乘」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桀部》作「」,曰:「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曰:『。』,古文從几。」而段注本作「」,曰:「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入桀曰。』,古文從几。」今楷變通作「乘」(《字彙.丿部》)。字有二音:(1)食陵切,音ㄔㄥˊ,升也、登也;(2)實證切,音ㄕㄥˋ,一車四馬之總稱,即計數之量詞。

」字始見《玉篇零卷.一部》引《聲類》曰:「古文『乘』字也。」按:《集韻.平聲.蒸韻》收「乘」之異體有:(1)(2)(3)(4)(5)等五字,其中(1)(2)(3)為一類,注云:「《說文》:『覆也。』」(4)(5)為一類,注云:「車一也。」《類篇》亦分「」三字隸「桀部」,「」二字隸「車部」。由是可知,「」與「」乃量詞「車一乘」之後起本字也,其加「車」者,即示「車乘」意,則「」乃「乘」字計數之量詞之異體,故可收。

A00037
A00037-016
部首筆畫  - 09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蒸韻》。

▲此字音讀為ㄕㄥˋ時,為「乘」之異體。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乘」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桀部》作「」,曰:「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曰:『。』,古文從几。」而段注本作「」,曰:「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入桀曰。』,古文從几。」今楷變通作「乘」(《字彙.丿部》)。字有二音:(1)食陵切,音ㄔㄥˊ,升也、登也;(2)實證切,音ㄕㄥˋ,一車四馬之總稱,即計數之量詞。

」字始見《集韻.平聲.蒸韻》,為「」之或體,車一也,《類篇.車部》、《四聲篇海.車部》並同。按:「」為「乘」之異體(說詳「」字條),而「」又為其或體,則「」亦為「乘」字計數之量詞之異體也,故可收。

A00037
A00037-009
部首筆畫  - 1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車部》。

▲此字音讀為ㄕㄥˋ時,為「乘」之異體。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乘」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桀部》作「」,曰:「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曰:『。』,古文從几。」而段注本《說文》作「」,曰:「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入桀曰。』,古文從几。」今楷變通作「乘」(《字彙.丿部》)。字有二音:(1)食陵切,音ㄔㄥˊ,升也、登也;(2)實證切,音ㄕㄥˋ,一車四馬之總稱,即計數之量詞。

」字始見《字彙.車部》,曰:「音乘,車一也。」而《正字通.車部》亦曰:「俗『』字。」按:此字《集韻.平聲.蒸韻》、《類篇.車部》作「」,皆曰:「車一也。」為「」之或體,《字彙.車部》之說當本於此。「」為「乘」之異體(說詳「」字條),則「」亦為「乘」字計數之量詞之異體,故可收。

A00037
A00037-010
部首筆畫  - 1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入部》。

▲此字音讀為ㄕㄥˋ時,為「乘」之異體。


注音 ㄕㄥˋ
漢語拼音 shè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乘」之異體。「乘」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桀部》作「」,曰:「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曰:『。』,古文從几。」而段注本作「」,曰:「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入桀曰。』,古文從几。」今楷變通作「乘」(《字彙.丿部》)。字有二音:(1)食陵切,音ㄔㄥˊ,升也、登也;(2)實證切,音ㄕㄥˋ,一車四馬之總稱,即計數之量詞。

」字僅見《龍龕手鑑.入部》,為古文,車也。按:《龍龕手鑑.入部》將「」、「」、「」、「」四字同列,其下注云:「四古文。時正反,車-也。」「」字當是篆文「從入桀」之楷變者,則「」即「」,「」即「」也。又《龍龕手鑑.亠部》有「」字,注曰:「登也、駕也。……今作『』。」然《龍龕手鏡.亠部》則云:「今作『』。」可從。據此,則「」、「」、「」、「」四字乃「」之古文也。又按:「」字義為「車(乘)」,且其形構,上所從之「」,當是「」之省變;下從「車」,率計車之數故也,則「」乃「乘」字計數之量詞之異體,故可收。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隸辨
卷二.平聲.十六蒸.頁275.右
卷四.去聲.四十七證.頁617.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舛部.頁81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六蒸.神陵切.頁249
平聲.十六蒸.神陵切.頁249
去聲.四十七證.石證切.頁609
去聲.三十二霰.堂練切.頁567
四部備要本.平聲.頁10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去聲.二十五徑證嶝韻.頁152.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七.略記字始.頁571(石鼓字)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二.*部.頁16.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平聲.頁221.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經下去聲.頁188.右
卷二.經下去聲.頁188.右
卷二.經下平聲.頁184.右
卷二.經下去聲.頁188.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21: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