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020A00020A00020A00020A00020A00020A00020A00020A00020A00020
字號A00020正字 - 03 - 04 
說文釋形大徐本:,而也。从口;丨,上下通。,古文中。,籀文中。(陟弓切)
段注本:,內也。从;丨,下上通也。,古文中。(陟弓切)
注音(一)ㄓㄨㄥ (二)ㄓㄨㄥˋ
漢語拼音(一)zhōng (二)zhòng
釋義

()ㄓㄨㄥ

1.  內、裡。如:「」、「水中」、「夢中」。段注本《說文解字.丨部》:「中,內也。」孟子:「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植以前過,事事復減半,十一年中而三都,常汲汲無歡,遂發疾。」

2.  與四周邊界距離相等之位。如:「中」、「中」、「中」、「日正當中」。白居易〈雲居寺孤桐詩:「四面無附枝中心有通理。」老殘遊記第三回:「兩邊字畫多半是時下名人的筆墨。只有中間掛著一幅中堂,只畫了個人。」

3.  、兩端之間。如:「中等」、「中介」、「中游」、「居中調停」。書經:「怵惕惟厲,中夜以興,思免厥愆。」聊齋志異王成:「囊貨就路中途遇雨,衣履浸。」

4.  不偏倚、恰當。如:「難易適中」。晏子春秋內篇問上:「景公問晏子曰:『君子常行若?』晏子對曰:『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文明小史》第三五回:「現在俄日打仗的事,我們守定中立,那裡容得插手?」

5.  內心。如:「怒火中燒」、「秀外惠」。孟子.萬章上》:「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花月痕第二四回:「秋痕忍著哭,把一杯喝了,來勸子善、子秀;其實悲從來,終是強為歡笑。」

6.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7.  中國之簡稱。如:「古今中外」、「中日戰爭」、「中式餐點」、「中藥」。《文明小史》第四○回:「堂倌見他們雜七雜八,穿的衣服不中西,就認定是學堂裡出來的書子。」

8.  中文之簡稱。如:「中譯本」、「中英對照」、「英翻中」。

9.  姓。如漢代有中京。

()ㄓㄨㄥˋ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2.  合、不違背。如:「中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文明小史第八回:「我要說句聽的話,你不要生氣。」

3.  遭受、感染。如:「中毒」。《紅樓夢第二五回:「倒有兩個人中邪,不知你們有何符水?」

4.  考取。如:「范進中舉」。京本通俗小說西山窟鬼:「怎知道時運未至,一舉不中。吳秀才悶不已,又沒甚麼盤纏,也自羞歸故里。」《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A00020
A00020-009
部首筆畫  - 04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四畫.中字》引〈魏張滿墓誌〉。


A00020
A00020-001
部首筆畫  - 05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東韻.字》引〈唐公房碑〉。


注音 ㄓㄨㄥ
漢語拼音 zhōng
研訂者 姚榮松
內容

」為「中」之異體。中,《說文解字.丨》:「而也,從口丨,上下通。,古文中。」,甲骨文「中」多作上下對稱之旗斿形,如等形,間或作漢隸始見「」,見《隸辨.平聲.東韻.》引〈唐公房碑〉。《玉篇.丨》收「」為「中」之古文。「」當為之訛,或由另一古文異體「」變來。《字彙補.丨》云:「籀文中字,古又作。」今據此收入。至於《集韻.平聲.東韻》、《類篇.丨》並云:「籀作。」,此當係從籀文之省。

A00020
A00020-008
部首筆畫  - 05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部》。


注音 (1)ㄓㄨㄥ (2)ㄓㄨㄥˋ
漢語拼音 (1)zhōng (2)zhòng
研訂者 姚榮松
內容

」為「中」之異體。中,段注本《說文解字.丨》:「中,內也,從口,丨下上通也,,古文中。」大徐本有「,籀文中」《隸辨.平聲.東韻》、《偏類碑別字.丨》等引〈唐公房碑〉均作「 」,《玉篇.丨》:「古文」《集韻.平聲.東韻》《類篇.丨》均收「中」三體,《四聲篇海.丨》有「」無「」,《字彙補.丨》有「」無「」,《康熙字典.丨》始兼收「」(據《字彙補》)、(據《玉篇》古文),此可知,「」字實由《說文》古文「訛變而來,或作「」亦然。

A00020
A00020-006
部首筆畫  - 05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四畫.中字》引〈齊李夫人崔宣華墓誌〉。


注音 (1)ㄓㄨㄥ (2)ㄓㄨㄥˋ
漢語拼音 (1)zhōng (2)zhòng
研訂者 姚榮松
內容

」為「中」之異體。「中」段注本《說文解字.丨》:「中,內也,從口丨下上通也。,古文中。」大徐本有「籀文中」《校正甲骨文編.卷一》中字上下有作單游者如「」,《金文編.卷一》引〈中山王鼎〉〈中山王壺〉均作之字形源於此。《三體石經.無逸》亦有此字。(見《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卷一》引),《古璽文編.第一》此體數見,《碑別字新編.四畫.中字》引〈齊李夫人崔宣華墓誌〉亦作「」,《玉篇.丨》以下均不收。《中華字海.丨》亦據〈夫人崔宣華墓誌〉收之,可從。

A00020
A00020-002
部首筆畫  - 06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東韻》。


注音 (1)ㄓㄨㄥ (2)ㄓㄨㄥˋ
漢語拼音 (1)zhōng (2)zhòng
研訂者 姚榮松
內容

」為「中」之異體。中,《說文解字.丨》:「而也。從口丨上下通。,古文中,籀文中。」按段注本「而也」改作「內也」,義合。《集韻.平聲.東韻》:「中」下云:「古作籀作」,《類篇.丨》同。《古文四聲韻.平聲.東韻》:「說文,上同。」《康熙字典.丨》:「玉篇古文中字。」然《玉篇.丨》:「,古文」當為古文之訛。據此,字可收。

A00020
A00020-003
部首筆畫  - 07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東韻.字》引〈劉脩碑〉。


注音 (1)ㄓㄨㄥ (2)ㄓㄨㄥˋ
漢語拼音 (1)zhōng (2)zhòng
研訂者 姚榮松
內容

」為「中」之異體。中,《說文解字.丨》:「而也,從口丨上下通。古文中,,籀文中。」按段注本「而也」改作「內也」,義合。按甲骨文「中」字四游,或雙雙在右,或雙雙在左,《金文編.卷一.中字》多見雙雙在右,《金文編.卷一.中字》引〈企中且觶〉作,上二游向右,下二游向左,與「」上下方向相反。《漢隸字源.平聲.東韻》引〈長蔡湛頌〉作「」,《隸辨.平聲.東韻》引〈劉脩碑〉:「動乎險,按說文,籀文中。」又《玉篇.丨》:「古文」,逕稱「」為古文。《集韻.平聲.東韻》、《類篇.丨》均收「」為「籀文」。據此,可收。

A00020
A00020-007
部首筆畫  - 07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東韻.字》引〈夏承碑〉。


注音 (1)ㄓㄨㄥ (2)ㄓㄨㄥˋ
漢語拼音 (1)zhōng (2)zhòng
研訂者 姚榮松
內容

」為「中」之異體。中,大徐本《說文解字.丨》:「而也,從口丨,上下通。,古文中,,籀文中。」(按「而也」當為「內也」之訛,見段注),籀文「中」外上下兩筆為旗斿形,見于《校正甲骨文編.卷一》、《金文編.卷一》等,上下兩游多同一方向,如〈春秋石鼓吳人〉作,戰國盟書作「」(見《古文字類編》),《說文解字.丨》籀文始作《漢隸字源.平聲.東韻》、《隸辨.平聲.東韻.》所引〈夏承碑〉尚作《玉篇.丨》、《集韻.平聲.東韻》、《類篇.丨》專收「」,《康熙字典.丨》、《中文大辭典.丨》、《漢語大字典.丨》等相沿有「」無「」字形。今據《類篇》以上定「」為異體。

A00020
A00020-004
部首筆畫  - 08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部》。


注音 (1)ㄓㄨㄥ (2)ㄓㄨㄥˋ
漢語拼音 (1)zhōng (2)zhòng
研訂者 姚榮松
內容

」為「中」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丨》:「中,內也,從口丨下上通也。,古文中。」按大徐本《說文解字.丨》有:「,籀文中。」字首出《字彙補.亅部》:「,與中同,出漢戚伯著碑。」又《康熙字典.丨》引《字彙補》同。今察《漢隸字源.平聲.東韻》、《隸辨.平聲.東韻》均收「」,《隸辨.平聲.東韻》引〈戚伯著碑〉:「大僕光祿,隸釋云:即中字。」《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東韻》、《碑別字新編.四畫》並引〈漢戚伯著碑〉作「」。足見「」字未見於〈戚伯著碑〉,當為《字彙補》之誤鈔,《康熙字典.丨》仍其誤。《中華字海.丿部》:「,『』(中)的訛字,字見《字彙補》。」《中文大辭典.亅部》、《漢語大字典.丨》並引《字彙補》作「」,以訛傳訛,其來已久,今據此收入。

A00020
A00020-005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八部》。


注音 (1)ㄓㄨㄥ (2)ㄓㄨㄥˋ
漢語拼音 (1)zhōng (2)zhòng
研訂者 姚榮松
內容

」為「中」之異體。中,段注本《說文解字.丨》:「中,內也,從口丨下上通也。,古文中。」《字彙補.八部》:「同中。」構形從八不詳,疑由〈漢戚伯著碑〉之「省形而來。《字彙補.八部》:「同中。」《康熙字典.八部》、《中文大辭典.八部》、《漢語大字典.八部》均據《字彙補》收此字,則「」為「中」之異體可信。

A00020
A00020-012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東韻.字》引〈戚伯著碑〉。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一東.頁9.左
平聲.一東.頁10.右
隸辨
卷一.平聲.一東.頁2.左
卷一.平聲.一東.頁2.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一東.陟隆切.頁13
去聲.一送.陟仲切.頁463
去聲.一送.直眾切.頁463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三.韻辨輯略.頁497.右
卷四.一字數音.頁579.右
卷二.古文字略.頁312.左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恭上去聲.頁273.左
卷三.恭上平聲.頁267.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一.平聲.一東.頁21.右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7 18: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