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005
字號A00005正字 - 02 - 03 
說文釋形「下」《說文》大徐本作「丅」,段注本作「」。
大徐本:,底也。指事。,篆文丅。(胡雅切)
段注本:,底也。从反二為,篆文下。(胡雅、胡駕二切)
注音ㄒㄧㄚˋ
漢語拼音xià
釋義

1.  低處、底部。與「上」相對。如:「底下」。《說文解字.一部》:「下,底也。」《孟子.梁惠王上》:「猶水之就下。」李漁閒情偶寄卷一○器玩部椅杌:「焚此香也,自下而升者,能使氤氳透骨。」

2.  內、裡面。如:「意下如何?」《五代史平話梁史.卷:「心下快活,思量這人也是個好漢,未免出來與他廝見。」紅樓夢第三回:「雨村辭了賈政,擇日到任去了,不在話下。」

3.  指地。《書經太甲上:「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

4.  稱隸屬於人,地位較低者。如:「屬下」。三國魏.曹冏〈六代論〉:「建置不久,則輕下慢上。」《鏡花緣第六回:「該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並不奏聞請旨,任聽部下逞豔於非時之候,獻媚於世主之前,致令時序顛倒,駭人聽聞。」

5.  臣下、百姓。《書經.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左傳.昭公十八年》:「於是乎下陵上替,能無亂乎?」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留金石之功。」

6.  身份微賤。《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稠人廣眾,薦寵輩。」紅樓夢第五回:「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7.  等級低。如:「下級」。《新唐書卷一六六列傳.杜佑:「最下策為浪戰,不計地勢、不審攻守是也。」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二折:「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8.  自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樓」、「順流而下」。晉.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二:「經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李白〈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9.  降低身份。《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新唐書卷八三諸帝公主列傳世祖一女:「同安公主,高祖同母媦也。下嫁隋州刺吏王裕。」

10.  輕視。宋.蘇軾〈劉愷丁鴻孰賢論〉:「此范氏之所以賢鴻而下愷也。」

11.  往、至。如:「下田耕種」。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果然親自下鄉,找著他的佃戶要他還租。」

12.  攻克。如:「連下三城」。《史記.卷八○.列傳.樂毅》:「齊城不下者,兩城耳。」《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可引得勝之兵攻之鼓可下。」

13.  頒布、傳達。如:「下詔」。《漢書.卷四.文帝紀》:「吾詔書數下,歲勸民種樹。」《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即下令於各門燃火,虛張旗號,設為疑兵,連夜撤圍南去。」

14.  投送、交付。如:「下狀」、「下書人」。《漢書.卷四三.酈陸朱劉叔孫傳.朱建》:「人或毀辟陽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三國演義第一一二回:「次日又令人下戰書,責以失期之罪。」

15.  放入、投入。如:「下麵」。《三國演義第二三回:「量汝是個醫人,安敢下毒害我?必有人唆使你來。你說出那人,我便饒你。」文明小史第一三回:「如果是送銀子來的,叫他帶回去,說我不等著他這錢買米下鍋。」

16.  進入。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風浪越大了!船兒又小,渰上水來了也,不著親的快請一個下水去,纔救的一船人性命。」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勞航芥半瓶白蘭地剛剛下肚,喝得有些糊里糊塗的到了洋務局。」

17.  住宿、留宿。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這裡有乾淨的店。」孔尚任桃花扇第八齣:「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間了。」

18.  拆卸、除去。如:「下貨」。《儒林外史》第一六回:「過三日再不出,叫人來摘門下瓦。」

19.  結束、離退。如:「下班」、「下臺」。《紅樓夢第四一回:「寶玉因下席過來向黛玉笑道:『你瞧瞧劉姥姥的樣子。』」

20.  從事、使用。如:「下筆如有神」。《三國演義第七五回:「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紅樓夢第四回:「寶釵日與黛玉迎春姊妹等一處,或看書下棋,或做針黹,倒也十分樂業。」

21.  謙抑、謙讓。如:「禮賢下士」。《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臣雖駑懦,竊慕相如,寇恂相下之義,以濟國事。」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自守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與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22.  自謙之詞。如:「下懷」、「下愚」。《儀禮士相見禮:「凡自稱於君,士大夫則曰臣。」儒林外史第一回:「而今皇恩授他咨議參軍之職,下官特地捧詔而來。」

23.  生、生產。如:「母雞下蛋」。

24.  做出某種說明、決定。如:「下定義」、「下結論」。

25.  低於、少於。《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又賜李姥大府錢萬緡,計前後賜金銀錢、繒帛、器用、食物等,不下十萬。」

26.  在某個期間或時節。如:「目下」、「年下」。《紅樓夢》第三一回:「大節下怎麼好好的哭起來?難道是為爭粽子吃,爭惱了不成?」《老殘遊記第三回:「兩邊字畫多半是時下名人的筆墨。只有中間掛著一幅中堂,只畫了一個人。」

27.  表時間或次序在後。如:「下半年」、「下冊」。《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安老爺且不望下文,倒遞結張老爺看。」

28.  表示一定範圍或某方面。《清平山堂話本.柳耆卿詩酒翫江樓記》:「兩下相思不相見,知他相會是何年。」《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其家乃是個貧人,房內止有一張大幾,四下一看,別無長物。」

29.  量詞。計算動作次數之單位。如:「五十下伏地挺身」。《五代史平話周史.卷:「郭威脫了衣服,令軍人將他背脊上打了三十下背花,星夜走過秀容縣北契丹寨上詐降。」《紅樓夢》第四七回:「用拳頭向他身上擂了幾下。」

30.  置於動詞之後:

(1)   表示動作完成或結束。如:「躺下」、「立下決心」。《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走到一個酒館中,蔣生揀個僻淨樓房與他住下了。」花月痕第二八回:「可憐秋痕這兩日,正為癡珠和他媽力爭上流時候,那裡曉得半天打下這個霹靂。」

(2)   表動作之方向。如:「掉下去」。《精忠岳傳第三二回:「立起身來,踉踉蹌蹌,走下大堂。」

(3)   表示容納。如:「坐得下」、「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A00005-001
部首筆畫  - 01 - 02 
內容

〔關鍵文獻〕

段注本《說文.上部》。


注音 ㄒㄧㄚˋ
漢語拼音 xià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ㄒ」為「下」之異體。《說文解字.上部》云:「ㄒ,底也。指事。,篆文ㄒ。」段注本改為:「底也。從反。ㄒ,篆文下。」按甲金文「下」字均作「」,是則段氏說甚是,「ㄒ」當為「下」之篆文,其為楷書「下」之異體字可以認定。

A00005
A00005-002
部首筆畫  - 00 - 02 
內容

〔關鍵文獻〕

段注本《說文.上部》。


注音 ㄒㄧㄚˋ
漢語拼音 xià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下」之異體。下,段注本《說文解字.上部》:「,底也。指事,從反。ㄒ,篆文下。」注云:「有物在一之下也,此古文下本如此。」按段說是也。甲金文「下」正作「」,然則「」為「下」之異體可確認。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上聲.三十五馬.頁308.右
隸辨
卷三.上聲.三十五馬.頁430.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十姥.後五切.頁340
上聲.三十五馬.亥雅切.頁410
去聲.四十禡.亥駕切.頁595
去聲.四十禡.居迓切.頁595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古文字略.頁311.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嘉下去聲.頁100.右
卷一.嘉下去聲.頁100.右
卷一.嘉下去聲.頁100.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四.去聲.四十禡.頁262.左
卷四.去聲.四十禡.頁262.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4: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