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量詞。計算長度之單位。公制一丈等於十公尺。《說文解字.十部》:「丈,十尺也。」亦稱為「公丈」。漢.枚乘〈七發〉:「上有千仞之峰,下臨百丈之谿。」唐.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2. 測量。《明史.卷七七.食貨志一》:「王府官及諸閹丈地徵稅,旁午於道。」《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派了晉陞、梁材、華忠、戴勤四個,分頭丈量地段。」
3. 對男性長輩之尊稱。如:「老丈」。《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唐.杜甫〈奉贈李八丈判官曛〉詩:「我丈時英特,宗枝神堯後。」
4. 對姻親尊長之稱呼。如:「姨丈」。《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便教人來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寫了他地理腳色與來人,到臨安府尋見他住處,問他鄰舍,指道:『這一家便是。』」《儒林外史》第八回:「兩人進來,請姑丈轉上,拜了下去。」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俗書加畫者》。
「」為「丈」之異體。丈,《說文解字.十部》云:「十尺也,從又持十。」,見《字學三正.體製上.俗書加畫者》云:「俗作。」可知「」乃「丈」之俗訛,故「」為「丈」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隸辨.上聲.養韻.字》引〈郙閣頌〉。
《俗書刊誤.卷三.去聲.漾韻》。
「」為「丈」之異體。丈,《說文解字.十部》云:「十尺也,從又持十。」,見《隸辨.上聲.養韻》引〈郙閣頌〉云:「三百餘。」又《俗書刊誤.卷三.去聲.漾韻》云:「俗作,非。」可知「」乃「丈」之俗訛,故「」為「丈」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說文.支部》。
《隸辨.上聲.養韻.字》引〈陳君閣道碑〉。
「支」為「丈」之異體。丈,《說文解字.十部》云:「十尺也,從又持十。」支,《說文.支部》云:「去竹之枝也,從手持半竹。」今考《隸辨.上聲.養韻》引〈陳君閣道碑〉:「二百餘支。」自注云:「按即丈字,《說文》本作支,從又持十,隸變為支,故別作丈以別之。」據此,則「丈」「支」本為同形之異字,故「支」自可為「丈」之異體,《異體字字典》可收。
又「支」另為正字,音ㄓ,義為去竹之枝。
#「支」另兼正字。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