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字見於《龍龕手鏡.穴部》:「

:俗,音夢。正從宀作。三。」依《龍龕》體例,云「俗音某」者或為推測正字之線索,此字依資料,當可推為「
」之異體。考諸《說文解字.
部》:「
:寐而有覺也。從宀從疒夢聲。」段玉裁注云:「今字叚夢為之,夢行而
廢矣。」按:《說文,夕部》:「夢:不明也。」並非後世通行之「作夢」義,「作夢」本字當為「
」。
然而「
」形究是如何演變而來,從宀、從穴固可互通,而「
」形如何演變為「取」?竊以為恐乃「夢」字之變也。蓋「夢」於馬王堆帛書或作「
」、「
」(皆見《篆隸字典.夕部.夢字》引),由此形之上半似「耳」,下半似「又」,遂或混如「取」。《龍龕》所收字形,來源混雜,欲詳究此字,得待更詳確之資料。
(二)
=>「最」之異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