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
」之異體,音➀ㄙˋ➁ㄧˊ。
《說文解字.木部》:「
,臿也。從木
聲。一曰徙土輂,齊人語也。評里切。」今音ㄙˋ。
《字彙.木部》:「
,延知切,音移。船戽斗去水斗也。」《正字通.木部》:「
,伊齊切,音移。《廣雅》
斗謂之
,所以去水。」
《廣雅.釋器》:「
斗謂之
。」王念孫《廣雅疏證》:「各本誤作
。《集韻》、《類篇》並引《廣雅》:『
斗謂之
。』則宋時《廣雅》本已誤……《御覽》引《廣雅》:『
斗謂之
』,皆作
,不作
,今據以訂正。」
據上所列,「
」本讀ㄙˋ,義為臿,見《說文》;「
」讀ㄧˊ,義為
斗,見《廣雅》。唯宋本《廣雅》「
」誤作「
」,致《集韻.上平.之韻》云:「
,《博雅》
斗謂之
,所以抒水。或從
。盈之切。」(按:
即
),今音ㄧˊ。《類篇.木部》亦如是云,則知宋時「
」不止讀為ㄙˋ,又有ㄧˊ音,與「
」相通,今據之而訂「
」為「
」之異體,「
」則增音ㄧˊ,義為
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