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检〕

《説文》:「檢,書署也。从木,僉聲。」

jiǎn 《廣韻》居奄切,上琰見。談部。

①古代封书题签。《急就篇》:「簡札檢署槧牘家。」顔師古注:「檢之言禁也。削木施於物上,所以禁閉之,使不得輒開露也。」《説文·木部》:「檢,書署也。」徐鍇繫傳:「檢,書函之蓋也。」段玉裁注:「書署,謂表署書函也。」王筠句讀:「以木為函,復題署函上以禁閉之也。」朱駿聲通訓定聲:「藏之而幖題之謂之檢。」《廣韻·琰韻》:「檢,書檢,印窠封題也。」《後漢書·公孫瓚傳》:「(袁紹)每有所下,輒皁囊施檢,文稱詔書。」陸龜蒙《和襲美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三首次韻》:「自拂煙霞安筆格,獨開封檢試砂牀。」

②法度。《篇海類編·花木類·木部》:「檢,法度。」《荀子·儒效》:「禮者,人主之所以為人臣寸尺尋丈檢式也。」梁啓雄柬釋引王念孫曰:「檢、式,皆法也……是檢與式同義。言治人以禮,如寸尺尋丈之法度也。」《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李善注引《蒼頡篇》曰:「檢,法度也。」三國嵇康《聲無哀樂論》:「揆終始之宜,度賢愚之中,為之檢。」

③品行;节操。《三國志·蜀志·向朗傳》:「初,少時雖涉獵文學,然不治素檢,以吏能見稱。」又《魏志·曹仁傳》:「少時不脩行檢。」

④约束;限制。《字彙·木部》:「檢,檢束也。」《書·伊訓》:「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孔穎達疏:「檢,謂自攝歛也。」《北史·裴駿傳》:「(駿)弱冠,通涉經史,方檢有禮度,鄉里宗敬焉。」康有为《大同书》:「其虽无实事,但偶涉不检而见疑者,或鞭笞,或骂詈,或逼缢,官皆不问也。」

⑤考查;察验。《字彙·木部》:「檢,校也。」《漢書·食貨志下》:「均官有以考檢厥實,用其本賈取之,毋令折錢。」司馬光《進五規狀》:「而檢勘出身,比類資序,其於審官,不亦遠乎?」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二:「歐陽(修)為文,亦檢故事出處,然後下筆,蓋自重其文,當如此。」

⑥文书草稿。《字彙·木部》:「檢,今俗謂文書藁為檢子。」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一》:「狀檢,瀛王親筆,甚有改竄勾抹處。按:《舊五代史》:『應順元年四月九日己卯,鄂王薨。庚辰,以宰相劉昫判三司。』正是十日,與此檢無差。」宋敏求《春明退朝録》卷下:「凡公家文書之稿,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

⑦拣,挑选。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謙部》:「檢,《一切經音義》六引《廣雅》:『檢,拈也。』」方孝孺《與王先生書》:「於書篋中檢得武王戒書一編,因略加整次納上。」《儒林外史》第十九回:「鴨和肉都檢上好的極肥的切來。」《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又忙着檢日子請喜酒。」

⑧拾取。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引《蒼頡篇》云:「檢,亦攝也。」方以智《物理小識·蛤介》:「蛤蚧為人得,即自嚙其尾。以月首上寅可檢,以是日交也。」鲁迅《呐喊·故乡》:「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

⑨扰。《篇海類編·花木類·木部》:「檢,扰也。」

⑩等同;齐比。《爾雅·釋言》:「檢,同也。」郭璞注:「模範,等同。」《管子·山權數》:「北郭有掘闕而得龜者,此檢數百里之地也。」尹知章注:「檢,猶比也。以此龜為用者,其數可比百里之地。」

⑪姓。《通志·氏族略五》:「氏,勾章某,見《姓苑》。」《萬姓統譜·琰韻》:「檢,見《姓苑》。檢其句章尉。」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2: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