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絮 |
释义 | 絮 《説文》:「絮,敝緜也。从糸,如聲。」 (一)xù 《廣韻》息據切,去御心。魚部。 ①粗丝绵。《説文·糸部》:「絮,敝緜也。」段玉裁注:「敝緜,孰緜也,是之謂絮。凡絮必絲為之,古無今之木緜也。」《急就篇》:「緯緹絓紬絲絮緜。」顔師古注:「漬繭擘之,清者為緜,麤者為絮。今則謂新者為綿,故者為絮。」《睡虎地秦墓竹簡·治獄程式》:「帛里,絲絮五斤裝。」《漢書·文帝紀》:「其九十以上,又賜帛,人二疋,絮三斤。」顔師古注:「絮,綿也。」《資治通鑑·漢文帝前六年》:「初,匈奴好漢繪絮,食物。」胡三省注:「絮,綿也。」 ②像絮一样轻柔、洁白的东西。《世説新語·言語》:「謝太傅寒雪日内集……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唐白居易《湖亭晚歸》:「柳隄行不厭,沙軟絮霏霏。」宋范成大《碧瓦》:「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毛泽东《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③棉花。《藝文類聚》卷八十五引裴淵《廣州記》:「蠻夷不蠶,采木緜為絮。」 ④经过弹制的棉花胎。鲁迅《彷徨·在酒楼上》:「带着棉絮和被褥,雇了四个土工,下乡迁葬去。」茅盾《「战时景气」宠儿——宝鸡》:「他们的婴孩没有棉衣,只好成天躺在土炕上那一堆破絮里。」 ⑤在衣服、被褥里铺丝绵、棉花等物。如:絮棉袄;絮棉被。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之四:「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元張翥《瑞龍吟》:「斷腸歲晚,客衣誰絮?」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二章:「后半夜的寒风,吹透他俩羊毛絮的棉衣。」 ⑥优柔寡断。清翟灝《通俗編·言笑》引《兩鈔摘𦚤》:「方言以濡滯不决絶曰絮,猶絮之柔韌牽連無幅也。富(弼)韓(琦)並相,時有一事,富公疑之,久而不决。韓曰:公又絮。」 ⑦连续重复;烦琐。清翟灝《通俗編·言笑》:「今又以言語煩瑣為絮,所謂絮叨叨是也。」元趙顯宏《晝夜樂·秋》:「雪壓的丹楓似染,促織兒絮的人來厭。」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欠身參禮母親,又被母親絮了許多閒話。」《紅樓夢》第三十四回:「只拿那糖腌的玫瑰鹵子和了,吃了半碗,嫌吃絮了,不香甜。」 ⑧头上巾。《集韻·御韻》:「絮,冒絮,頭上巾也。」《續方言疏證》卷上:「巴蜀名頭上巾為冒絮。」《廣續方言》二:「蜀人以絮巾為帽絮。」《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 (二)chù 《廣韻》抽據切,去御徹。 调拌。《玉篇·糸部》:「絮,調和食也。」《正字通·糸部》:「絮,調羹也。」《禮記·曲禮上》:「毋絮羹。」鄭玄注:「絮,猶調也。」孔穎達疏:「絮,謂就食器中調和鹽梅也。」唐白居易《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魚膾芥醬調,水葵鹽豉絮。」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卷二十:「王燾母有疾,視絮湯劑,數從高醫游,遂窮其術。」 (三)nǜ 《廣韻》尼據切,去御娘。 姓。《廣韻·御韻》:「絮,姓也。漢有絮舜。」《漢書·張敞傳》:「敞使(賊)捕掾絮舜有所案驗。」顔師古注:「絮,姓也。」 (四)nà 《廣韻》乃亞切,去禡娘。 丝纷乱。《廣韻·禡韻》:「絮,絲結亂也。」《集韻·麻韻》:「絮,絲紊曰絮。」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