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鐻 |
释义 | 鐻 (一)jù ㊀《廣韻》其吕切,上語羣。魚部。 同「𧇽(虡)」。古代悬挂钟、磬的架子两侧的柱子。《説文·虍部》:「𧇽,鐘鼓之柎也。飾為猛獸。……鐻,𧇽或从金,豦聲。虡,篆文𧇽省。」《周禮·春官·典庸器》「設筍虡」漢鄭玄注引杜子春曰:「横者為筍,從者為鐻。」 ㊁《廣韻》居御切,去御見。 ①古代一种乐器,夹置钟旁,为猛兽形,本为木制,后改用铜铸。《廣韻·御韻》:「鐻,樂器,形似夾鐘,削木為之,出《埤蒼》。」周祖谟校勘記:「注《唐韻》同,段氏改作『樂器,以夾鐘,削木為之。』是也。」《集韻·御韻》:「鐻,器名,似鐘。」《莊子·達生》:「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成玄英疏:「鐻者,樂器,似夾鍾。亦言鐻似虎形,刻木為之。」《史記·太史公自序》:「銷鋒鑄鐻,維偃干革。」司馬貞索隱:「鐻,鐘也。」 ②通「鋸」。锯子;锯开。《集韻·御韻》:「鋸,《説文》:『槍唐也。』通作鐻。」《九章算術·句股》:「今有圓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鐻鐻之,深一寸,鐻道長一尺。問徑幾何。」李籍音義:「鐻,亦作鋸。」 (二)qú 《廣韻》强魚切,平魚羣。魚部。 金银制成的耳环,也指金银器。《集韻·魚韻》:「鐻,金銀器名。」又:「璩,環屬,戎夷貫耳。通作鐻。」《山海經·中山經》:「(青要之山)䰠(神)武羅司之,其狀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齒,而穿耳以鐻。」郭璞注:「鐻,金銀器之名,未詳也。」郝懿行箋疏:「(《説文》)新附字引此經則作『璩』,云:『璩,環屬也。』」《後漢書·張奂傳》:「先零酋長又遺金鐻八枚,奂並受之。」清李伯元《南亭筆記》卷五:「幼時耳上有穿痕,至老猶存,宛施環鐻。」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